1. 简单百科
  2.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Xiamen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是厦门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成立的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5年,成立技术科学学院。1999年,由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和电子工程系组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4个教学系,设有5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01人,在校学生147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13人,硕士研究生530人,博士研究生130人。

历史沿革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成立的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1985年,学校成立技术科学学院。

1999年,由计算机科学系、自动化系和电子工程系组建厦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年,厦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7年,学院成立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2015年,学院自动化系并入新成立的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2016年,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系获批成立。

2017年,学院电子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7个,厦门市实验室或工程中心3个,校级机构5个,共建机构1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批准设立的研究机构: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类脑计算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海西工业技术研究院通信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无线通信接入工程中心、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字福建物联网通信和体系架构安全技术实验室

厦门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厦门市空间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厦门卫星导航研发中试基地、厦门市无线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机构: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厦门大学数字医疗技术研发中心、厦门大学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海西信息通信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共建机构:厦门大学智能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室、厦门大学-科大讯飞闽南语语音及语言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美亚柏科网络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Euclideon点云及VR/AR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金森智慧林业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易图通道路高精度三维测图技术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巨如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超选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国防科大智能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室(ATR第六研究室)、厦门大学-福建联迪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雷达部雷达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海峡两岸数据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与元智大学合作共建)

科研成就

2011-2015年,学院年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经费接近1200万元,年均科研到校总经费超过3500万元。十二五期间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87篇,EI收录论文620篇,授权发明专利12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

学术交流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和台湾共计10所著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协议,与华为中兴通讯美亚柏科、金森林业、精图信息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关系。聘请了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客座或名誉教授。学院多次主持召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年邀近百名中国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做客“南强讲座”和“海韵讲座”。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通信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系4个教学系,设有5个本科专业。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福建省实验教学中心1个,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3个,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实验教学中心:福建省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电磁波的应用

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国电信集团厦门分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福达新创通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项目

师资队伍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3人、助理教授30人,工程实验师40人,行政人员18人;有双聘院士1人,中央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另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计划入选者4人,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福建省“百人计划”入选者4人,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入选者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厦门市“双百计划”入选者2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1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5人,厦门大学教学名师2人。

人才培养

2014年,学院彭侠夫等申报的项目“电子信息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培养体系改革”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江宏等申报的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探索服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信息通信产业的人才培养新体制”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科体系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

•学科授权目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智能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

•重点学科

福建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评估

在QS发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在全国排名位于21-30之间,在世界排名位于401-500之间,2017年5月厦门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厦门大学进入ESI排名前1%的十一大类学科之一。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

院徽以蓝色为主色调,中心图案是波浪形图案上卫星轨道围绕“Ⅰ”之图形。其中“Ⅰ”是“IT”的抽象结合体,代表信息(informations)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卫星及轨道象征着学院各学科未来发展的目标高度,即沿着国际化的轨道,做信息技术领跑者;波浪代表学院各学科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坚强意志,同时也寓意学院师生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引领和助推信息产业腾飞的决心。

校园活动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十九大专题沙龙活动等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探寻一带一路古都足迹感受中国文化国际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

参考资料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掌握信息,把握未来.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