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格玛蒂河

巴格玛蒂河

巴格马蒂河是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一条重要河流,源于肖普里山,向南流入下游平原,最终汇入印度恒河。它也是尼泊尔和印度比哈尔邦的一条河流。巴格马蒂河被印度教和佛教徒视为圣河,河岸上有许多印度教寺庙。在尼泊尔教传统中,死者必须在火葬前将遗体浸入巴格马蒂河三次,以结束轮回。点燃火葬柴火的主要哀悼者(通常是长子)必须在火葬后立即进行圣河水浴。许多亲属也会在葬礼队伍中加入,或在火葬结束时在河中沐浴或洒圣水。人们相信,巴格马蒂河可以在精神上净化人们。

水文

巴格玛蒂河,源于谷地北部的肖普里山,向南出西瓦利克山入下游平原,又接纳了北部低山地区两侧的许多小支流,最后汇入印度恒河。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前河流,河水主要由降水补给。干流汛期(6-10月)流量占全年的85-92%;枯水期(11月-次年5月),仅占8-14%。

流向

巴格玛蒂河从尼泊尔中部丘陵的山林中流入加德满都谷地,它在城市的东面静静地向南流淌,在帕坦的东北部与马纳哈拉河汇合后河面变宽,并折向西方成为帕坦与加德满都的界河。当它与西面的比斯马纳提河并流后再次折向南方,在默伦瓜流入印度境内,最终在印度北方平原上的蒙吉尔附近汇入恒河

与马纳哈拉河汇合前,巴格马蒂河只是一条三、四公里长的山涧溪流,它的两条支流比斯马纳提河和马纳哈拉河都要比它长很多倍。

环境

同时巴格玛蒂河也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流,河道里布满了生活垃圾,巴格马蒂河污染情况令人堪忧。为了让这条河重回清澈,尼泊尔各方作了不小的努力,举行过多次河道大清洁行动,但收效甚微。

周边庙宇

(Pashupatinath)

帕苏帕斯纳特神庙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印度教神庙之一,建于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中叶,来自印度的穆斯林入侵加德满都谷地时帕苏帕斯纳特神庙曾遭到严重的破坏,数年后由阿尤·马拉国王按原样鸠工重建。到十七世纪,因为庙宇遭到白蚁的蛀噬,布帕廷德拉·马拉国王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修建。为了表示该神庙是印度教的真传,帕苏帕斯纳特神庙的主祭司都是由印度来的高僧担任,这一传统沿袭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帕苏帕斯纳特神庙是印度和尼泊尔两国印度教的湿婆神总庙,它背靠青山,面朝巴格玛蒂圣河。在陡峭的三十余级台阶尽头是神庙的石砌山门,圆拱形的门楣上,是湿婆和他妻子帕尔瓦蒂的彩绘浮雕。里面的庭院中有一座巨大的铜铸神牛南迪的雕像,神牛高2米长约6米,跪卧在长方形的石基之上。铜牛后面有一块诗碑,上面刻着公元八世纪李查维王朝时期的国王贾亚·德瓦二世的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是尼泊尔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古老诗篇之一。

姑哈耶施瓦丽神庙

乔罗迦陀神庙

相关习俗

尼泊尔印度教火葬仪式,是尼泊尔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教教徒相信,在巴格玛蒂河举行火葬,死者灵魂就可进入天堂。许多廓尔喀人,特别是穷人,为让死者摆脱贫穷的轮回命运,在病人一息尚存之际,就从远地赶到巴格玛蒂河,举家随行,住进专门接待临终者的河边旅馆。在那里,家人守候着生命渐行渐远的亲人,等待那最后时刻的降临。其间,家人并无太多悲伤,反倒为逝者能够摆脱穷人命运的轮回而倍感欣慰。

按照习俗,死者家属要用巴格玛蒂圣河的清水为死者沐浴,为他洗去一切尘世的烦恼和罪孽,然后抹上小磨香油,用清洁的白布和黄布将死者包裹起来。火葬仪式非常简单,遗体火化时,死者的长子要落发、剃须,并走进河里净身,提着点燃的油灯绕父母的遗体三周,然后女儿们将洗净的米粒放入死者的嘴里,把各色花瓣洒在他的身上。做完仪式之后再将死者的衣物和鲜花一起扔进河水;最后将死者放置在四根原木搭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