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化茶厂
湖南省安化县茶厂于2012年9月重组并改名为中茶湖南安化茶厂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的安化县城(东坪镇)东郊——酉州。
概述
湖南省安化茶厂是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也是湖南省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集红、黑茶加工的国营企业和国家重点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有着上百年的茶叶加工经营历史,更是安化“茶文化的浓缩”、“茶叶历史的见证”。湖南省安化茶厂生产的黑茶园系列产品,担任黑茶品类崛起的重任,行业标杆和品质标准的建立者。
湖南省安化茶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厂区占地面积92008.98平米;固定资产由建厂初期的10 万元接收财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固定资产现值达到10313575.95元。在加工方式上,由传统的手工制造,到手 工配合机制,进而发展为全部使用机械,实现联装作业,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也来,茶叶品质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适合国际国内消费者的需要,享有很高的声誉。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安化茶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茶叶生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发展历史
1.安化茶厂原址
1942年6月,原湖南砖茶厂改由中茶公司与湖南省政府合办,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砖茶厂,并在酉州设立分厂(为安化茶厂前身),压制黑砖茶10万吨(每片2公斤)首批运往兰州市。
原安化茶叶实验场所在地和西帮(山西省、陕西省商人称西帮)经营红茶和黑茶业务,留有五栋旧茶行,古得古色的原貌。
2.建厂背景
安化县酉州是安化茶叶加工的重要的茶埠,地处资江河边,水陆运输便利。清咸丰四年(1854)于此地始创制红茶,西欧商人有无“安化”二字不买的观念,是“湖红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安化黑茶的加工集散地,有西帮、广帮开办的黑茶等有十几余家,旧式茶行林立,拥有一批从事红茶、黑茶加工的技术力量。
中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于1939年奉命统一开展在湘的茶叶货款及收购红茶、黑茶业务,并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分公司。是年湖南省成立茶业管理外,直辖于省建设厅,三月,湖南省合作事业委员会派员赴安化县成立安化茶叶生产运销合作事业问讯处,组织茶农生产运销合作社。开办联营茶厂进行精制加工。五月,省茶业管理处派彭先泽到安化江南坪进行黑砖茶压制试验,成功压制出各级样茶砖200片,湖南黑茶砖在安化诞生。后安装手摇螺旋压砖机等设备,大量生产砖茶,交中茶公司湖南办事处验收出国,创汇支援抗战,此后四年共运出350万片(七千吨)。
国民三十年(1942),中茶公司在东坪设分公司,是年六月,位于江南坪的湖南省砖茶厂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省砖茶厂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省砖茶厂,并在酉州加设分厂。1943年试压泾阳砖(茯砖)成功,是茯砖在湖南生产的开端。
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银行及西北民生实业公司共同集资筹建初始化茶叶公司,设砖茶厂于白沙溪。 3.建厂时间 1950年2 月,由中茶公司安化分公司奉命筹建,将原安化茶场位于酉州的办公室和部分茶园、原公私合营的华湘茶厂并租赁西帮、广帮茶商部分茶行(西帮、广帮均已返乡)为基础,成立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红茶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第一个最早、规模最大的国营红、黑茶加工企业。有“中南第一茶厂”之称,继承了上百年安化县茶叶加工经营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首任厂长为建国前原华安茶厂厂长黄本鸿先生;
当时接收的官僚资本和私人资产主要有:
山西省人于1902年创办的兴隆茂茶行;
山西人于1904年创办的集兴顺茶行;
1928年创办的湖南茶事试验场(后改为安化茶事试验场)办公楼及茶园基地;
三十年代创建的华安县、晋安、大中华等私营加工厂,并委任华安茶厂原茶厂黄本鸿任安化茶厂第一任厂长;
1941年湖南砖茶厂在酉州创办的加工处,1942年改为分厂。
1953年3月奉中茶公司湖南省公司命,改为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第一茶厂;“安化砖茶厂”改为安化第二茶厂;
1954年奉命安化县一、二茶厂合并改为“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安化茶厂”,厂址设酉州,白沙溪设加工处;
1957年3月,奉湖南省供销社通知,安化茶厂与白沙溪加工处分开,将安化茶厂恢复为“湖南省安化第一茶厂”,根据业务分工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安化茶厂专职生产红茶。
1959年正式命名为湖南省安化茶厂,此名称一直沿用至2012年9月。
4.厂名演变
湖南省安化茶厂厂名因各种原因,通过多次变更,反复更换,才确定下来:
中茶公司安化红茶厂——1950年2 月建厂时,由当时茶叶方管部门“中国茶业公司安化支公司”命名。
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第一茶厂——1953年3月,奉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湘茶(53)李秘字0595号通知:我公司所属茶厂,今后均不封以“红”、“砖”字样,“安化红茶厂”则改为“安化第一茶厂”;“安化砖茶厂”改称为“安化第二茶厂”。4月1日起用新印鉴。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公司安化茶厂——1953年9月,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以湘茶(53)第109号通知:为加强茶区统一领导,统筹兼顾红、黑茶生产,减少基建投资与节约费用,根据茶区与市场情况及茶厂设备能力等,提出关于一、二厂合并意见,报奉中南区公司。1953年10月30日汉计(53)字第3728号通知,转奉总公司(53)黄字第3470号通知,以安化县一、二厂合并。对今后业务领导及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避免基建投资浪费,认为合并是合理的,同意合并。1954年1月1日两厂正式合并。厂址设酉州,白沙溪设加工处;1959年命名为湖南省安化茶厂;2012年9月,湖南省安化茶厂由中粮集团收购,资产重组后正式更名中茶湖南安化茶厂有限公司。
5.产品
建厂伊始,以酉州原址为主厂,以生产红茶为主和部分黑茶天尖等产品,一直以红茶、黑茶、乌龙茶加工生产为主项,是国家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八十年代,茶叶政策放宽后,1984年,安化茶厂收购部分黑茶原料生产茯砖茶,被上级部门中国土产畜产总公司湖南省茶叶分公司叫停,原料调临界湘茶厂。1988年该厂部分老同志投资生产黑茶,一直延续至今。2000年被评为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中要生产“中茶”牌系列黑茶。
现存的历史建筑
1902年,山西人创办的兴隆茂茶行的出入口(现厂区西大门),上面刻有“中南第一茶厂”,现字迹已经模糊;
1950年,根据杨开智先生提供的图样,修建的木制茶仓,现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1950年,根据苏联专家提供的设计图样修建的锯齿状建筑——老飘筛车间。此栋建筑自然采光好,是当时苏联茶叶加工的常用厂房;
1953年,根据木制茶仓的有关设计要求与图样,修建的二栋物料仓库;
1953年,根据当时苏联的建筑风格修建的茶叶审评室(现生计科办公楼);
1956年,修建的全木制结构的三组工场;
拾起弹落的王冠
——湖南省安化茶厂纪实
安化酉州,雪峰山麓,一个弹落王冠的安化茶王,正在悄然崛起。这就是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的湖南省安化茶厂。
这里曾经是湖南省第一个茶事实验场。
这里曾经是与“祁红”齐名的湖南红茶“湖红”的发祥地。
这里曾经是湖南第一大国营茶厂——中南第一茶厂,苏联专家的斑斑足迹依然清晰可见。
如今,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斥巨资开发安化黑茶项目,旨在重塑昔日的辉煌,拾起曾弹落的王冠。
一、百年历史
湖南省安化茶厂创建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由多家私营茶叶企业组建而成。1937年5月以后,隶属于原中茶公司,是湖南省第一家大型茶厂。
悠悠岁月,积淀了安化茶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是湖南省活态型、实地型的茶文化博物馆。
在湘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湖南安化茶厂的历史地位与主要贡献是:
第一,“湖红”的发源地
湖南省安化县茶厂,地处安化县的酉州与唐家观,位临资江河畔,是安化红茶发源地,也是安化著名的茶埠。红茶与黑茶的产销,一直处于安化茶叶的领先地位。
据日本《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记载:清代咸丰四年(1854),安化茶人就在此制作红茶,当时年产十万箱,十分之六、七销往俄罗斯,其余销往英美,成为“湖红”的发源地(雷男《安化茶业调查》)。光绪年间,安化红茶大发展,年产多达四十万箱(《湖南之财政》第三章)。
1915年(民国四年),这里出产的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共和国国际博览会上与茅台酒一道,同时获得最优大奖章(湖南省《大公报》1915年12月30日),使湖红(安化红茶)与安徽省“祁红”、福建省“建红”形成鼎足而三的繁荣局面。1922年,安化红茶外销40万箱(折合为12096吨),占湖南茶叶出口的44·9%,占全国茶叶总出口量的12·1 % 。
第二,安化花卷茶的诞生地
湖南安化茶厂所在的酉州与毗邻唐家观,历来是安化黑茶产销的集散地。
酉州、唐家观与对岸的黄沙坪,隔江而望,茶行林立,茶商云集,茶市繁荣,佳茗飘香。明朝嘉靖元年(1522),有人绘制了一幅《嘉靖元年的唐家观》图,生动地再现了唐家观的茶市发展盛况,堪称“唐家观上河图”。
1902年至1904年,山西省茶商在这里先后创办兴隆茂和聚兴顺等著名茶行,生产与销售安化红茶与黑茶。从语文学而言,应该说这是酉州安化茶厂之肇始。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0年前),安化酉州制作第一支花卷茶(即百两茶)。而后的同治年间,晋商与边江刘氏踩茶师合作探索,又改百两花卷茶为千两茶,宣告“世界茶王”的诞生。
据《湖南黑茶》一书记载:1936年(民国25年)安化黑茶销售量最大的商号,大多集中在酉州,所销售的花卷茶共计17122支(使用票引者除外)。如表:
由此表可见,安化茶厂所在的酉州,自古以来就是安化花卷茶(千两茶的前身)的集中产地与集散地。
“湖红”首获国际金奖,轰动了世界茶叶界,美、日各国和国内各省茶叶界人士纷至沓来。在湖南省主席谭延闿的支持下,1916年(民国五年),中国第一个茶叶学校——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讲习所成立,招收茶商茶农子弟,预设两个班,展开茶学专业教育。1934年当代陆羽吴觉农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中指出:“湖南茶叶学校(即茶叶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
1920年湖南省茶业讲习所由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1927年迁黄沙坪而酉州。1928年7月,因办学经费困难,教务主任冯绍裘奉命宣布停办,将其改为湖南省茶事实验场,即著名的安化茶叶试验场前身,冯绍裘担任第一任场长,采取“审慎计划,扩大规模,试制红、绿、黑各茶,以图技术上之改进”的办场方针。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由长沙市迁往安化茶厂所在地的东坪酉州,使之成为湖南省安化茶厂的地理基础与最早的茶学教育根基。
1942年,曾任安化茶场副场长的茶学专家王云飞撰著《茶作学》一书,由蓝田书报刊社正式出版二册,湖南黑茶学会发行。这是湖南省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茶学专著,开创了湖南茶学教育研究的新局面。
1952年9月,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贝可夫,率领索利卫也夫、哈利巴法与研究生鲁奇金一行,来到安化茶厂考察从事红茶、黑茶研究工作。安化茶厂成为湖南首个接受外国茶学专家的厂家。
第四,湘茶机械生产的开创者
1932年,冯绍裘担任安化茶事实验场第一任场长期间,致力于机械制茶,从上海市引进茶叶机械5台,开湖南茶叶制作机械化之先河,并亲自设计木制揉茶机和A型烘茶机,实现了由“人工揉茶”向“机械揉茶”的历史性突破,使安化茶事实验场成为全国最早的四大茶叶科研单位之一。其生产的安化黑砖茶,曾荣获国民政府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为后来彭先泽领导湖南砖茶厂对黑砖茶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1938年,黄本鸿在担任安化茶厂第一任厂长期间,积极开展茶叶机械科研,发明铁木结构的抖筛机、拣茶机等茶叶机械,是湖南省红茶精致机械之始;又创造“四条龙制茶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以港元115元的价格,创湖红外销价格最高记录。
1954年,安化茶厂与白沙溪茶厂全面实施机械制茶工艺,结束了千百年来依靠手工制茶的历史。
第五,湘茶大师的摇篮
湖南安化茶厂的发展历史,成就了两位茶学大师:一是“红茶大师”冯绍裘;二是茶学专家黄本鸿。
冯绍裘,湖南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年春,冯绍裘担任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教务主任。1928年7月,冯绍裘奉命去安化县,将茶叶讲习所改为湖南省茶叶试验场,即著名的安化茶场,亲自担任第一任场长。解放后担任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他是“红茶大师”,在安化茶场从事茶叶科学研究14年,创制红茶精制加工工艺流程70多道工序,被尊为“红茶大师”。1936年他将红茶制作技术传授到云南省,成为“滇红”的创始人。1995年云南凤庆茶厂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意在厂内为他雕塑一尊铜像。
黄本鸿,字石舞,湖南湘乡人。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先后担任汉阳兵工厂、江西安源煤矿工程师和湖南省湘岸运局会计师。1938年,黄本鸿担任第三农事实验场安化茶场主任兼技师与精致茶叶示范厂厂长。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奉命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分公司,将酉州的华安、晋安、大中华等私营茶叶加工厂合并之,成立湖南省安化茶厂,委任黄本鸿为第一任厂长。1940年初,黄本鸿在安化县率先组织茶叶合作社,而后又土法上马,提炼红茶素成功,每50千克低级红茶可提炼红茶素1—3磅(1磅为453·59克),每磅价格为100银元。1950年湖南省省安化红茶厂成立,他继任解放后湖南最大茶厂第一任厂长。这年冬天,新中国在杭州市举办首届全国性制茶技术培训班上,他被聘请为技术课长;1951年他在中南地区茶叶经理厂长会上介绍《试行定额管理的制茶方法》,并在武汉大学讲学;1953年编著《红茶精制》一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红茶精制专著。
二、鲜活的茶文化博物馆
湖南安化茶厂的百年历史,文化积累极其深厚,是中国茶叶在湖南的一个至今尚存活的茶文化博物馆。
第一,安化茶厂作为一代与安徽省“祁红”、福建省“建红”齐名的“湖红”发源地,抚育了两位著名的茶学专家冯绍裘与黄本鸿。
第二,湖南省安化茶厂的厂区面积宽广,至今尚有140亩面积,是湖南最大的茶厂,当年就被认定为“中南第一茶厂”,发展空间巨大。
第三,湖南安化茶厂现存的厂房建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木质结构建筑居多,各个建筑之间皆由走廊连接着,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体;二是古老建筑物居多,属于清末民初修建者,如同茶厂建筑博物馆一样,也保存着新中国成立之初原苏联专家设计的大型自然采光厂房,其结构特征、自然采光设备,都是当今各地茶厂少见的。
第四,具有悠久历史的安化茶厂,至今尚保存着大量茶叶科研样品和原始文献资料档案,品种多样,资料齐全,在湖南省茶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大的文献实物价值。
第五,湖南安化茶厂至今尚存有许多古老的制茶工具,有些甚至是完整的设备。一旦整理和展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化茶叶制作工具由手工到机械加工的全部过程。这种历史文物,在湖南乃至中国茶叶界都是十分珍贵的。
第六,湖南安化茶厂是中茶公司组建而成的。1937年5月6日,中国茶叶公司在南京市成立,总经理寿景伟随即来到湖南安化,成立中茶安化支公司,并将酉州的华安县、晋安、大中华等私营茶厂合并,成立湖南省安化茶厂,委任原华安茶厂黄本鸿为第一任厂长。1950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正式命名为湖南省安化茶厂,是湖南第一家大型国有茶厂。
现代茶业,十分注重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些厂家甚至四处收集古老的茶叶制作工具(包括手工工具和机械工具),以展现茶叶生产的历史和茶叶制作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让人们参观了解,以彰显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湖南省安化茶厂的这种历史文化优势,属于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重塑安化茶厂形象
安化茶厂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即将尘封的历史,如同饱经风雨洗礼的时空一样。而今,我们走进安化茶厂,偌大的厂区,宽阔的楼房,古老的建筑,陈旧的制茶工具,苍翠的树木,路边的杂草,败落的码头,珍贵的茶样,依然如故,宛如走进一座博大而深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岁月沧桑,历史痕迹,处处可见;惟有宣传栏张贴的关于体制改革的红头文件,还透露出一丝春天的信息。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都在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何以这里依旧如故,成为被改革开放遗忘的角落?
面对这厚重的历史和残破的现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时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而今,实力雄厚的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再度进驻安化茶厂,已经丢失王冠的安化茶厂,有希望重振雄风,拾起弹落的王冠。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初步设想,供湖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参考。
第一,总体目标:
力争五年时间,将湖南省省安化茶厂打造成为湖南第一大茶厂和第一个活态型、实地型的茶文化博物馆。
第二,初步设想:
一、尽快实施企业体制改革,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二、切实保护好厂内的古老建筑与历史文献资料;
三、改造维修旧厂房,重塑安化茶厂的整体形象;
四、修建现代化厂房,提高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六、利用古老建筑,打造湖南首家茶文化博物馆;
七、修建星级宾馆,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
八、扩大绿色茶园,建设高标准的茶叶科学基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南第一茶厂”,正在蓄势待发。如果能够得到湖南省领导和中国茶叶公司的亲切关怀和积极支持,安化茶厂必将弹冠相庆,重振雄风,展翅飞翔。考察结束时,蔡镇楚教授特地书写了一阕新词[西江月],寄托着茶人对中茶的殷切期望。词云:
遥记当年风月,抗战烽火神州。千秋茶业忽悠悠,万古江山齐吼。
今日旗枪生机,中华独占头。灵芽新绿又丰收,四海茶人同寿。
谨以此词,奉献给正在拾起曾经丢失王冠的安化茶王——湖南省安化茶厂,献给中华茶业“天字第一号”的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及其旗舰下的湖南省省三利进出口公司,但愿中华茶叶在激烈的国际茶业竞争中能够独占鳌头!
四、“中茶”的国际战略
“中茶”是国家的品牌,是中华茶业的旗舰。其王权价值与中央地位,是国内任何其他茶业难以超越的。但是必须明确指出,从文化批评的高度来审视,策划公司对“中茶”品牌的定位,既不准确,也不切实际。“中茶”的优势不应只立足于国内,而在于参与国际茶业竞争。我们对“中茶”的定位与诠释是:“茶叶大国的王牌,中华茶业的旗舰。”这种定位,既符合国内,也适应国际。“中茶”不是“一个丢失王冠的王者”,而是“拾起弹落王冠的王者”。前者是贬义,消极颓废,意味着败落与亡国;后者是褒义,积极乐观,意味着重振雄风与东山再起。因此,如何打造“中茶”旗舰的整体实力,提升“中茶”旗舰下的各个省级茶业公司的竞争力,让各地发挥自身优势,又能齐心合力,在“中茶”统一指挥下参与国际茶业竞争,才是“中茶”应该实施的中国茶叶国际战略。我们认为,“中茶”的国际茶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历史优势历史悠久的中华茶叶大国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神农氏尝百草而以茶解毒到如今,中华茶业的悠悠历史,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中华茶叶大帝国,这是“中茶”的历史优势,也是无与伦比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茶叶公司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之中,至今也有七十多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代辉煌,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成就了一个“中茶”旗舰,铸造了中华茶业的航空母舰。可以说,人们将“中茶”理解为“王者的基因、王权的价值、国家的品牌、中央的地位”,是从中国本身而言的,仅仅注视“中茶”的国内地位,并未把视野放在国际茶业来考察。“中茶”的国内地位,所谓“茶业天字第一号”,所谓“王者的基因、王权的价值、国家的品牌、中央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与伦比的。“中茶”是中华茶业的优秀代表,代表茶叶大国的国家形象;“中茶”跟谁竞争?难道跟各省级茶叶行业去竞争吗?当然不能!“中茶”的国家地位,决定它应该代表中国茶业去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只局限于中国,应该让“中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茶业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支劲旅,一艘巨大的茶叶旗舰。
第二文化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历史悠久的中华茶业,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这是“中茶”参与国际茶业竞争的文化优势。这种文化优势,可以让世界其他各个茶叶生产国望尘莫及。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题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在中国提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命题,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关于文化实力在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之中的重要性,胡锦涛一连用了三个“越来越”予以说明,而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胡锦涛总书记用了三个“使”字来阐释其目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战略决策与庄严宣言。“中茶”应该特别注重中华茶文化的研究、宣传与普及:何谓“中茶文化”?“中茶”的文化精神是什么?“中茶”的“文化软实力”表现在何处?如何利用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进行中华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些重大论题,都应该是“中茶”参与国际茶业竞争应该解决的价值观念问题。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茶业的发展,要凭借科技与文化两大翅膀,“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要同时抓紧,丝毫不能放松。
第三区域优势蓬勃兴起的中华茶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茶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茶”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茶业之中受益最大,成果辉煌,发展势头最佳。本来,从地质学的原理来看,北纬三十度左右以武陵山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是世界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和神秘文化带,以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中国优质茶叶的生产基地。无论世界各国茶叶生产的科学技术如何先进,茶叶本身的质地始终是其竞争力的根本之所在。“中茶”将其势力范围覆盖于这个广大的茶叶产区,本身就是其区域优势。湖南地处武陵山脉的中心地带,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湘茶的自然品质之优越是其他茶叶产区难以比拟的。早在中国茶叶公司成立之初,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先生就从南京市来到湖南省安化,成立中茶安化支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后,湖南就有安化茶厂、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等多家茶叶企业进入“中茶”旗舰下的国家队。如今湖南茶叶蓬勃向上,“中茶”再次进入湖南茶叶界。这是“中茶”领导层最明智的战略决策。
“今日旗枪生机,中华独占鳌头。”我们期望“中茶”能够凭借这个历史积淀的“天字第一号”金字招牌,率领中国茶业巨大旗舰下的千军万马,昂首阔步,扬帆远航,发挥自身的三大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中国经济之腾飞,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安化黑茶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