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格拉纳达战役

格拉纳达战役

格拉纳达战役是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战役,穆斯林的安达卢西亚奈斯尔王朝彻底彻底灭亡。经此连绵十年的战,西班牙全境都脱离了穆斯林的统治,开始了其称雄世界的历史。

战役简介

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收复失地运动,亦称“再征服”,它是西班牙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点。

到了十三世纪末叶,阿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王国。而伊比利亚半岛上其余全部领土,都已经从阿拉伯人手里解放出来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王后伊莎贝拉一世在全国政权基本稳定之后,于1485年开始进行收复格拉纳达的战役。其中事关重大的一次战役是对夺取格拉纳达城具有战略地位的马拉加城的围攻。在进行了一系列征战,特别是夺取马拉加城之后,战局发展顺利,终于迫使格拉纳达献城投降。这样,西班牙才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王国而置身于欧洲强国之林。

发动背景

在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的大部分岁月里,西班牙分为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尔两个王国,而每个王国又分成许多封建领地。十五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班牙经济上的发展而促使了城市的政治势力的加强,城市与国王政权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实行政治割据的大封建主。这些条件,构成了西班牙实行政治上统一的重要前提。而做为促使国家统一的力量——与大封建主持敌对态度的城市同盟,也越来越巩固和强大起来。但是,在西班牙政权统一的道路上的拦路虎,即那些大封建主,在国家收复失地运动的同时,也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财富,尤其是扩张了地盘,这样,就为政权的统一人为地制造了许多障碍。

除此之外,城市贵族的上层——中世纪享有优惠和特权的阶层,也只有在不侵犯他们既得利益的条件下,才肯支持王权。而城市里的中、小贵族才是王权的支柱,对他们来说,强大的、集中的、统一的中央政权,是赖以向广大农民索取地租的后盾,同样也是镇压农民反抗的最得力的工具。因此,可以说,西班牙的经济发展以及贵族和城市对于王权的种种支持,加速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政治统一。

1479年,与卡斯提尔女王依沙贝拉结婚的菲迪南,登上了阿拉贡二世王位,他顺应潮流,对卡斯提尔和阿拉贡实行了联合统治,即两个王国合为一体,实现了名义上的政治统一。此时,西班牙的版图包括比利牛斯半岛的大部分、巴利阿里群岛西西里王国撒丁岛意大利南部。

菲迪南在城市贵族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下,开始了与力图保持封建割据局面的大封建主的斗争。国王没收了大封建主以前侵占王室的土地,剥夺了他们的铸币权和私人发动战争的特权。在收复失地运动中产生的僧侣骑士团,由于非法获得大片土地而致富,菲迪南虽然无力解散他们,但他占据了骑士团团长的职位,取得了支配他们全部财产的权力。

另外,菲迪南利用结合同盟的各城市的军事武装,与大封建主进行了军事斗争。城市军队在各个大道上布岗设哨,同横行霸道的大封建主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基本上控制了各个大封建主的基础上,菲迪南开始逐渐限制城市的自治权,使他们从属于国王官吏的管辖。

菲迪南和依沙贝拉在巩固了国内的政权以后,着手向阿拉伯人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开战。

在这场称之为“再征服”的战争中,女王依沙贝拉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具有能够支配整个西班牙的能力。依沙贝拉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是一个注重实效的女政治家。她颇具骑士时代的遗风--凶狠、好斗,她以勇于作战,遵守诺言,不说谎话为恪守的信条。她能够鼓动这个具有疯魔心理的民族,这也是任何一个男性领袖所难以做到的。正如史料所载:她是一位女性十字军英雄……她使整个世界的前途都发生了变化。当然,这句话颇有过分夸大和颂扬之嫌,但比较接近事实的说法认为,依沙贝拉是各种不同的英雄素质所组成的一个奇异的混合物,她勇猛顽强,却一点都不泼辣,思路敏捷而果断,并且酷爱研究高深的哲学问题。因此,依沙贝能够左右整个西班牙

战役前奏

1481年12月16日,格拉纳达国王哈桑突袭了西班牙南部边境重镇萨阿拉要塞。这个要塞地处边境交通枢纽,修筑在高山之巅。上方是巍峨的城堡,下方是万丈深渊。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穆斯林士兵在一个暴雨之夜发起突袭。

最终,全城男女老幼都成为了哈桑国王的战利品。但这场久违的大胜,也敲响格拉纳达王国末日的钟声。

小小的格拉纳达王国冒险率先进攻庞大的西班牙王国完全是无奈之举。自穆斯林远征军打败了西哥特王国从而给伊比利亚半岛刻上永不磨灭的伊斯兰教印记,时光已经流逝了近800年。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战死后,基督教的国王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才逐步重新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绝大部分土地。到了15世纪下半叶,昔时在伊比利亚半岛半岛上雄极一时的穆斯林帝国萎缩到了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的一隅之地。

在哈桑登上格拉纳达王座之前,危如累卵的格拉纳达王国一直靠向西班牙王国纳贡苟存。哈桑登基后,格拉纳达王国的国势愈加凶险。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亚伊莎贝拉一世的联姻将格拉纳达王国西北边最强大的两个基督教王国整合成一个整体——西班牙王国,虔诚异常的女王伊莎贝拉把半岛上最后的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时刻欲除之而后快。

哈桑悲惨地发现,他的王国和家族的覆灭近在旦夕。对他来说与其做安安饿坐等基督徒把自己的王国蚕食尽,不如奋臂一呼效挡车螳螂把战争烧进敌人的领地。于是便有了突袭萨阿拉要塞的冒险之举。

穆斯林攻克萨阿拉要塞的消息传来,斐迪南国王大发雷霆。摩尔人的反攻打乱了他原有的战争部署,并令他的荣誉蒙羞。他决定还以颜色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异教徒,于是便派出他的得力封臣加蒂斯侯爵,率领一支队伍去进攻格拉纳达王国腹地的阿尔哈马城。

人口众多且商业繁荣的阿尔哈马城坐落在岩石山脉上,周围有众多河流环绕。由于地处格拉纳达王国腹地,故长期以来守备松懈,给了入侵者以可乘之机。

加蒂斯侯爵率领3000轻骑和4000步兵翻越了人迹罕见的崇山峻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摸到阿尔哈马城边上。1482年2月28日,三百名西班牙精兵在黎明前的夜幕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登上了城墙。

等到西班牙人占领了塔楼,摩尔人才反应过来。尽管睡眼惺忪的他们一度展开了坚决的抵抗,可早就为时已晚。在城墙上站稳脚跟的西班牙战士把卫兵室的摩尔守军杀个精光。那些垂死挣扎的摩尔士兵发出骇人的哀嚎,引发了更多的战斗。攻上城墙的西班牙人从一座塔楼打到另一座塔楼,把目力所及之处的所有摩尔人放倒在地。城外的西班牙大部队也适时地发起冲锋,两支部队里应外合地把城池占领了下来。

菲迪南预料哈桑会倾其全力,火速前去对加蒂斯侯爵进行围攻,决定立即发兵去支援侯爵。

3月5日,格拉纳达国王阿布尔哈山果然已经率领一支强大的陆军,前出到阿拉马镇当面,由于攻城纵列还未赶来,阿布尔哈山没有采取硬攻的办法,而是断其粮源,采取饥饿围困的战术。3月29日,阿布尔哈山得到了关于菲迪南率援兵赶来的消息,决定马上回去搬炮兵,当他再一次返回阿拉马镇城下时,菲迪南率援军已经赶到城外,并结营扎寨。此时此地,阿布尔哈山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为避免两面作战,阿布尔哈山只得解围而归。5月14日,菲迪南的大军顺利开进阿拉马镇。

阿尔马哈城的争夺战标志着格拉纳达王国和西班牙王国的局部冲突演变成全面战争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烽烟四起,凶残的摩尔劫掠者蹂躏了安达卢西亚的乡村和田野。满心仇恨的西班牙骑士自发联合起来发动了数次针对格拉纳达腹地的报复性远征。成千上万人流血牺牲,不计其数的平民被虏为奴隶,众多繁华的市镇化为焦土,流离失所的饥民挤满了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城的街头巷尾。

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把这场战争视作彻底光复半岛的契机。在阿拉马镇,菲迪南调整和集中了他的军队,大约有6000名骑兵和12000名步兵。同时还有大量来自五湖四海,人数难以统计的志愿兵,总兵力共计20000余人。

军中大多数骑兵是西班牙骑士中的菁英,还不乏来自宗教骑士团的武装修士。虔诚的伊莎贝拉女王特地给这支肩负神圣使命的军队配置了大量外科医生和六顶硕大的医院帐篷,该项费用由女王用金币支付。

斐迪南于7月1日,率领一万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准备攻取位于安提奎拉--格拉纳达大路上的重镇罗贾城,但由于途中遭到埋伏,致使全军受到一定损失。

无独有偶,1483年春,卡地兹侯爵和桑哥台的领主奉菲迪南命令,一同前去奔袭马拉加附近地区,当他们正在翻越阿克沙尔奎亚山脉时,在狭隘的小道上遭到敌人的伏击而惨败,其损失程度比菲迪南的罗贾之行还要严重得多。

战争准备

就在同一时期,西班牙军队在一次作战中意外地俘虏了格拉纳达国王的儿子阿卜杜勒(也有说侄子)。菲迪南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处理方案,决定采取分化瓦解格拉纳达王国的策略,释放阿卜杜勒回国,但条件是:阿卜杜勒每年向西班牙进贡一万二千金币,并允许西班牙军队自由过境,以便于西班牙军队的军事行动。从此以后,格拉纳达王国果然分裂瓦解,菲迪南采取的上述策略,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无疑对其是十分有利的,西班牙可以集中力量,分别对付分裂的格拉纳达王国,战而胜之。

但是,从战术角度来看,西班牙军队还是属于落后的行列。其军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术上还是停留在原始的作战方式,即:双方将领首先单个比武,尔后是一场混战。菲迪南和依沙贝拉鉴于军队这个状况,决定先把军队的精神状态改变一下,即试图用民族和宗教的精神做基础,换言之,就是利用宗教动机作为军队的精神食粮。当年西班牙军队攻占阿拉马后,教皇西克塔斯六世曾经特别高兴地送给菲迪南夫妇一面神旗和一枚巨型银质十字架,以表庆贺之意。菲迪南在历次作战中,都携带神旗和十字架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并认为这是维护军队纪律,鼓舞士气的最可靠有效的方法。

其次,依沙贝拉决定针对敌人所处的地形条件,对当时的战术做一些改革。格拉纳达王国地幅虽然不大,但遍地是山,道路稀少,暗极多,给军队的行动和补给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想在短时间内征服格拉纳达,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依沙贝针对现实,决定放弃以往重用骑兵作战的方法,而在使用炮兵、工兵和步兵这三个兵种上下功夫。

依沙贝拉首先决定改编和调整部队,她采取的具体方法是:一、将新成立的保安警察部队改编为一支新型的陆军部队;二、征募一批当时西欧最精锐的步兵--瑞士雇佣兵。事实证明,瑞士步兵在作战中成为西班牙步兵效仿的楷模,从而使西班牙步兵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所向无敌。除去上述瑞士雇佣兵以外,还有大批日耳曼、英格兰共和国和法兰西的志愿军聚集于菲迪南夫妇麾下,这就大大充实了西班牙的武装力量。

另外,依沙贝拉决定近期内还需要办妥三件大事:一、为拔除那些明碉暗堡,组建强大的炮兵;二、成立补给纵列,保证能够及时供应围攻部队的弹药和生活物资;三、建立一支破坏兵团,将城镇或堡垒地区附近夷为平地。

为完成上述三件大事,依沙贝拉不异花费一切本钱,以组建炮兵为例,女王首先任命米里兹为炮兵总指挥,并从日耳曼、法兰西和意大利聘请了许多技术专家,建立了兵工厂,制造了大量火炮和弹药,不足的数量,另外派人去西西里、法兰德和葡萄牙等地购置。据说,这支部队堪称当时欧洲最强大的炮兵部队。

西班牙炮兵使用的攻城炮最大口径为十四寸,能够发射铁弹、石弹和火球。许多炮都是安装在木质炮架上,用牛牵引,但没有车轮,必须修筑特殊道路,因而需要大量工兵部队来保障。例如,在康比尔围攻战时,就动用了六千名工兵抢修一条栈道。

被给纵列主要由骡马组成,总数有八万多匹。

破坏兵团经常保持在三万人左右,其任务是负责破坏房屋,烧毁农产品,使作战地域周围的城镇、农庄变为一片废墟。

此外,依沙贝拉还筹建了一个野战通信队和一野战医护组织,据史料记载,这个医护组织是近代野战医院的鼻祖。

各项战备工作就绪以后,所有的西班牙军队都集结于科尔多瓦和安提奎拉,其总兵力为八万人,其中有骑兵一万至一万二千人,步兵有将近四万人,其余兵力是炮兵、工兵和破坏兵团。另有八万多匹骡马,承担后勤运输任务。

鉴于阿拉马失陷后,阿布尔哈山曾经立即向摩洛哥求援,依沙贝拉命令卡斯提尔指挥的海军舰队南下,任务是封锁非洲对格拉纳达王国可能实施援助的海上通道。

战役经过

莫克林之战

由于安达卢西亚地区多山,斐迪南改变了攻取城池的战略,从1484年春开始,集结在安提奎拉的大军再次出击安达卢西亚,以破坏穆斯林的战争基础为首要目标。他们行军的头十天穿越了富庶的科因,卡塔马,阿尔梅希雅,卡萨拉伯尼拉,把这些原本物产丰饶的地区变成不毛之地。

接着,大军缓慢前进,一路肆意破坏,就像铺天盖地的蝗虫把死亡和恐怖带给摩尔人。西班牙大军蹂躏了帕皮亚娜和阿尔汉丁地区,一直来到马加拉平原,摩尔人赖以为生的农田和橄榄林全数被付之一炬。摩尔人派出使者请求西班牙人对他们的土地手下留情,提出以基督徒俘虏作为交换,但是毫无结果。西班牙人会派部分人封锁城镇,然后其余人马继续破坏摩尔人的乡村。到了晚上,一股股浓烟掺着血红的火焰从摩尔人的城郊升起,妇人们站在城墙上望着被毁坏的家园尖叫号哭,这情景好不凄惨。

6月,斐迪南国王亲自前来指挥这支毁灭大军。他带来了新的士兵和德国人操作的攻城大炮。摩尔人的中世纪城堡在高科技面前显得无比脆弱,他们的城墙和塔楼又高又薄,西班牙人的攻城大炮发射的巨大铁球石弹能够把这些过时产物炸成废墟。阿罗拉城和赛特尼尔城接连被西班牙人攻克,一大批先前被关押在地牢里的基督徒俘虏被解放。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格拉纳达王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同时,在斐迪南的分化瓦解之下,哈桑国王的儿子阿布杜勒也投靠了斐迪南国王反对他的父亲。

人民流离失所和儿子的背叛,都没有击垮哈桑这位顽强的摩尔斗士。他一方面广散钱财招兵买马,一方面组织摩尔轻骑兵骚扰西班牙人的补给线。摩尔轻骑兵十分胜任骚扰的工作,灵活轻便的他们在熟悉的山区如鱼得水。摩尔轻骑兵对西班牙运输车队神出鬼没的袭击让西班牙驻军日渐感到饥饿。

1484年8月下旬,卡夫拉伯爵率领4000名骑兵和6000名向莫克林城堡进军。莫克林城堡距离格拉纳达城仅有咫尺之遥,守备空虚。哈桑的王弟埃尔·扎加尔迎接了这次挑战。他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武士,率军星夜驰援莫克林,并在西班牙军队必经之处设下埋伏。

夜幕降临时,卡夫拉伯爵和他的军队抵达了莫克林城附近。当时正值满月,月空晴朗无云。伯爵小心翼翼地穿越一道非常深的峡谷。西班牙大军安静地在峡谷深处行军,月光映得他们的盔甲闪闪发光。

突然间,摩尔人的战吼声从峡谷的各个地方响起来。卡夫拉伯爵抬头望去,出现于他眼里的尽是摩尔人的头巾和战旗。致命的箭弹像雨点似的落下,基督徒被砸得头颅迸裂死者无数。战马被打死后,伯爵看到自己的弟弟也被子弹击中,就把弟弟的尸体从他的坐骑下扒拉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他调转了马头,像一阵风一样退出了这个恐怖峡谷。看到伯爵逃跑了,幸存的西班牙士兵也尾随着自己主将马后,一并溃逃。

摩尔人从高处冲下来追击撤退中的基督徒。成十上百的西班牙士兵一头扎倒和荆棘丛和碎石路上永远醒不过来,许多西班牙骑士和重要贵族被摩尔人俘虏。

就在埃尔扎加尔在莫克林峡谷取胜的那一夜,老国王哈桑也在萨洛布雷纳德城的王宫逝世了。他的死成了战争的转折点。

他本来年事已高,连续数年的激战和王室内部的分裂更是加速燃尽了他的生活之火。他生前尚且能制衡王弟埃尔·扎加尔和王子阿布杜勒的矛盾,使绝大部分摩尔人团结在王室的旗下的一致对抗外敌。他死后埃尔·扎加尔和阿布杜勒的矛盾迅速扩大化乃至兵戎相见,崇尚武力的摩尔贵族拥护武士埃尔·扎加尔。那些心怀古老信仰的摩尔贵族支持合法王子阿布杜勒,这一对叔侄的冲突一步步把格拉纳达王国推向灭亡的深渊。

攻占马拉加

1485年,菲迪南率兵出征。实现作战计划的最初目标是占领马拉加和阿尔梅利亚,目的是切断格拉纳达与非洲的联系。

为实现最初目标,菲迪南不是采用直取马拉加的作战方法,而是预先占领马尔贝拉,以此作为海军舰队活动和补给的基地;另外,需要占领罗贾和费里兹,以便对马拉加实施围攻时,依托上述两地来保障大军的后方和侧翼的安全,因为罗贾和费里兹分别控制着马拉加至格拉纳达和马拉加至阿尔梅利亚之间的陆地通道和海岸线。

1485年5月,菲迪南统帅西班牙军队开始了扫清马尔贝拉外围的作战:他首先命令围攻罗达的炮兵部队实施猛烈的轰击,不久,罗达城在炮火中化为灰烬。接着,西班牙军队于1486年占领阿罗拉,并且随即对马贝拉实施夹攻,迫其献城投降。之后,菲迪南以马尔贝拉作为海军舰队的基地,开始围攻罗贾,并攻陷该城。1487年4月7日起,菲迪南率兵通过地形最困难的一段地区,于4月17日前出到费里兹城下,4月27日,该城投降。至此,菲迪南作战计划的最初部分得以实现,马拉加已经处于陆、海两个方面的重重包围之中。

马拉加城的战略地位仅次于格拉纳达城,它凭借港口可以与非洲方面保持联系,其居民约有一万一千至一万五千人,守城部队有数千名将士,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洲最精锐的部队成员组成,守将为哈米特。马拉加城四周由坚固的城墙环绕,城中还有一个卫城,也叫作“热内亚堡垒”,它可以用火力控制四周的城墙;城内还有一条甬道,连接着吉贝尔法罗要塞,因此,从马拉加城的工事构筑情况看,其防御设施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菲迪南指挥部队抢修围城工事,同时命令海军舰队封锁了港口,舰队的任务不光是封锁马拉加不让守军获得非洲穆斯林的援助,还兼任运输队之责。

工兵部队在为炮兵赶修通道,另有一部兵力火速前往阿尔吉西拉斯搬运炮弹。西班牙陆军一点点地肃清了城外所有摩尔人据点把马拉加彻底围困起来,海上的西班牙舰队从船上卸下的攻城大炮和轻型长炮。大批本国工匠和外国技师在西班牙军队营地构筑炮兵阵地和测量射击距离。

总攻前的战备工作正在忙忙碌碌进行着。特别是菲迪南此时请来的女王依沙贝拉,好似贞德·达尔克的出现,令全军精神振奋,士气倍增。

西班牙人的炮兵阵地构筑完毕,马拉加城的苦难开始了。基督徒在他们的阵地发动了的排炮齐射,西班牙人的桨帆船亦驶进岸边用船首炮猛轰马拉加的城墙。马拉加中世纪的城墙不足以抵挡如此猛烈的炮击,过去牢不可破的城墙在铁球石弹面前形同豆腐。连续数日炮击下来,西班牙人巨大的石弹摧毁不少的塔楼,马拉加不少段城墙出现豁口了,连城墙后面的摩尔房屋都遭受了严重破坏。

守城将领哈米特拒绝了菲迪南劝降的企图,并连续多次派出小股部队出击,袭扰围城部队。在此期间,阿布都拉也曾经两次派出援兵,企图增援被困中的马拉加城,但这些军事行动都被菲迪南坚决粉碎了。

看着面目全非的马拉加城墙,斐迪南国王下达了总攻的命令。西班牙士兵朝城墙的豁口蜂拥而入,手持长矛的摩尔战士正在等待他们。一场血腥的肉搏战打响了。双方在城墙豁口处时退时进,塔楼附近到处躺着伤者和死者。摩尔人密集的箭矢和子弹给予了西班牙人巨大的伤亡。但人数较少的他们还是渐渐不支,虽然他们寸土必争,但还是撤退进城内。那里,马拉加的守军在泥土和栅栏设置了新防线。

夺取了部分城墙的西班牙士兵也疲惫不堪无力再战,围城战进入了一种僵持状态。稳坐营地的斐迪南国王眼见强攻带来惨重损失,又更换了新的攻城策略。他一方面加紧对马拉加城的封锁企图用饥饿征服顽强的守军,一方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工匠建造攻城云车,同时派出使者以高官厚禄诱降马拉加守将米哈特。

马拉加守军的坚强超出了西班牙人的预期。穆斯林发掘自己的地道,他们朝西班牙人的地道灌入大量粪便和垃圾,然后密闭地道的出口,把西班牙士兵和工匠统统闷死在里面。守军还用火箭和油料烧毁了西班牙人的攻城云车,他们的火炮还打沉了港外几艘西班牙桨帆船。西班牙的劝降遭到了守将哈米特的友善的拒绝。一连数月,西班牙人在马拉加城下吃尽了苦头,可破城之仍日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班牙士兵从围城营地逃跑了。

此时,马拉加城内的情况在不断恶化,由于大量难民拥挤在城内,使该城的各种物资保障成了大难题,许多人被饿死,更有一些人逃往西班牙方面去谋求生路。埃尔·扎加尔派出一支救援马拉加的摩尔队伍也被击败了,击败他们的恰是斐迪南的新封臣阿布杜勒。

在这极端困难和恐怖的气氛中,哈米特将守备部队撤至吉贝尔法罗要塞,并派出公民领袖组成的谈判团,求见菲迪南,协商议和之事。但事情并不是象哈米特料想那样简单,因为哈米特以前曾经两次断然拒绝菲迪南的召降,而此时马拉加城已经唾手可得,因此,尽管谈判团三次求见菲迪南,后者都未予理睬。无可奈何,哈米特于1487年8月18日开城投降。第二天,吉贝尔法罗要塞也举旗投降。

斐迪南进入马拉加后将城市财富搜刮一空,1.5万名摩尔人被作为奴隶出售。此役,菲迪南基本上没有耗费多少精力便达到了目的,因此他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便领兵回科尔多瓦过冬去了。

占领阿尔梅利亚

时间过得飞快,冬去春来,菲迪南再次命令作好备战工作,并于1488年6月,挥师直取阿尔梅利亚,但由于该城防守严密,未能很快奏效。一年以后,即1489年5月,菲迪南又率领八万名步兵和一万五千名骑兵对巴查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寒冬的来临,也没有迫使菲迪南撤兵回师,相反,菲迪南命令大军修建了许多茅舍,展现出一付长期围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在此期间,全军的后勤物资保障由于依沙贝拉的亲自指挥,而成绩卓著。有一段时间曾经流行瘟疫,但由于卫生勤务保障及时,全军没受多大影响。而巴查城却力尽援竭,四面楚歌,被迫于12月4日交出城池投降。

马拉加和巴查的相继失守,使阿布都拉丧失了对抗的最后勇气,遂决定向菲迪南彻底投降,交出全部领土,包括阿尔梅利亚和高地克斯。菲迪南立即派兵占据了阿尔梅利亚。

菲迪南面临的最后一着棋,就是夺取格拉纳达了。

进军格拉纳达

到这时为止,格拉纳达王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尽数落入基督徒的手中,穆斯林的军力资源日渐衰竭。

前线的节节失利,侄子的背信弃义把老将埃尔·扎加尔弄得心力交,他把战争失的利归咎于阿布杜勒的背叛。就在他和西班牙人苦战时,他的侄子阿布杜勒居然向西班牙人借兵悍然夺取了格拉纳达城,还把他救援马拉加城的队伍打得七零八落。被对阿布杜勒的愤怒冲昏头脑的埃尔·扎加尔在最后一次针对斐迪南国王的突袭失败后,终于向西班牙人投降交出了他剩余的领地。

西班牙人有言在先的阿布杜勒不愿意按照和斐迪南的约定交出格拉纳达城。父亲的病故和叔父的投降令他这个叛国者成为摩尔人无可指摘的惟一君主。躲在格拉纳达坚固城墙后面的他接连发动几次对西班牙王国领地的远征,大大提高了他在摩尔人中的威望。

格拉纳达城位于尼华达山脉脚下的两个丘陵之上,其间有吉尼尔河和达罗河流过。在小山顶上有阿拉门布拉和阿尔贝拜辛两个要塞。在阿拉门布拉要塞之下,是一片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城外。城市的四周都有砖质护城墙,城墙上设有许多碉堡,并以火力控制着城墙内外。全城有二十多万人口,还有一些败军残部也退守这里,并决心死守到底,因此,格拉纳达城的防御基础可以说是相当厚实的。

从1490年春天开始,菲迪南指挥部队着手毁坏城西的肥沃平原,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深秋。西班牙军队将格拉纳达城外围的二十四个小市镇以及许多村落夷为平地,将所有粮食和牲畜一扫而光,这样,就等于完全断绝了格拉纳达城的物资供应。

1491年4月,菲迪南率领八万人前出到护城墙下,扎营结寨,决心长期围困,实现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

此情此景,格拉纳达人的命运看来实在不妙,无非是城被攻陷或者饿死、困死,两者必居其一。击垮马拉加人的饥饿降临到了格拉纳达人头上。两面三刀的阿布杜勒除了终日在格拉纳达王宫中饮酒哀叹他的悲惨的命运外,根本无计可施。

守城的阿卜杜勒要求议和。10月5日,双方达成协议,休战七十天,并开始谈判。一个半月过去了,11月25日,双方达成第二个协议,内容是:格拉纳达城在六十天内自动投降,并交出全部武装和要塞,但菲迪南允许保留其财产、法律、宗教和风俗习惯,并由格拉纳达的官吏统治该城,而这些官吏要接受西班牙国王委派的总督节制。

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城投降。阿卜杜勒亲自向西班牙国王菲迪南献上城门的钥匙。1月6日,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长矛和十字架的簇拥下踏进了格拉纳达城。

战争影响

至此,西班牙王国经过七百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再征服”的工作也告结束。西班牙的版图一再扩展,并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王国,而置身于欧洲强国之林。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它位于地中海大西洋之间,可以同时向两个彼岸发展,而其北面有比里牛斯山的天险,凭借它可以阻止外敌的入侵,南面与非洲只隔着一个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来往甚为方便。当时,欧洲没有第二个国家占据如此有利的态势,使其足以扩张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只有西班牙王国能够首屈一指。

就在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入城的一行人中,有一个野心远胜于他们的意大利人,正准备推销他史无前例的大胆计划。这个人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