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济轩

陈济轩

陈济轩(1878——1969)金融界、商界企业家。原名风章,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西山古塘坪村人。是中华民国梅州声名显赫的富商,金融界巨子。

人物简介

陈济轩(1878—1969年),广东梅县程江乡古塘坪人。幼时先后从宿儒陈五琴、陈应三学。经师长之陶冶,学有所成,曾参加县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他在乡设帐授徒。后因其父丧,乃继承父业,去教从商。因梅县是华侨之乡,20年代至30年代,梅城金融汇兑业崛起,陈济轩在梅城中山街开设陈富源汇兑庄,兼营洋纱、布疋等业。经过多年的锐意经营,信誉日隆,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先后在星洲、雅加达、中国香港以及汕头市兴宁市等地开设汇兑分支机构,中国抗日战争前夕和初期,每年都延揽大批侨汇,成为当时梅县区之富商、金融界巨子。

陈济轩生平乐善好施,对家乡各项公益事业乐以支持赞助。1931年春,梅县地方人士倡建梅江桥,他任建桥董事会干事,陈富源商号与陈翼南、侯秀兰、吴增寿等人带头捐资共3100元(毫洋)建南岸首堆。他还参与倡建程江桥和扶大铁炉潭桥,独资兴建程江乡西山小学和大竹乡道。抗日战争爆发后,尤其在1939年潮汕地区沦陷之后,潮汕地区大批难民涌人梅县,亟需赈济,加上当时梅县又遇严重粮荒,陈济轩多次派人赴粤北的曲江区衡阳市等地运购米粮回乡销售,缓解市场粮食紧张状况。同时还捐助施粥款“国币”1000元用于赈济灾民。此一善举至今仍为人所称道。

1947年秋,陈济轩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1969年4月24日在香港寓所病逝,终年92岁。前民国政府高级将领张发奎为其遗像题写像赞:“其人敦厚,其貌雍容。儒林之彦,寰闺之雄。声华久著,所业兴隆。瞻兹遗像,群仰高风。”

人物生平

光绪年间曾参加乡试,清末废科举制后在乡中设帐授徒。后因在汕头市经营旅店业的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弃教从商。后在梅州市区的梅城中山街开设“梅城(今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陈富源汇兑庄”专营广州市上海市、汕头、香港以及南洋各埠汇兑,兼营面纱、布匹业,拥有固定资金2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是当时梅州市区的梅城汇兑庄中资本最雄厚的一家。至1934年间已先后在汕头设有陈富通总庄,在兴宁市、中国香港和印度尼西亚巴城(今印尼首都雅加达)设有陈富源分庄和陈富通分庄。国内通汇地区有南京市天津市杭州市北平市(今北京市)、厦门市潮安区等地。国外通汇地区已涉及到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民国二十年(1931年)曾资助并参与修建梅江桥。1931年在梅城(今梅县区)各界人士倡议修建梅江桥,陈济轩被推选为建桥董事会干事,于陈翼南、侯秀兰、吴增寿合捐三千一百元毫洋建梅江桥南岸首堆一座。 1936年陈济轩在其家乡程江乡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府第“济济楼”,该楼是一个三堂六横一枕杠的两层楼房建筑,继承了客家围龙屋式建筑的传统,也有南洋楼房建筑的风格,今天已成为梅州市梅县区客博览中心,梅县区民间收藏协会的所在地。

1947年陈济轩移民香港特别行政区,1969年4月24日陈济轩在香港病逝,终年92岁。前民国高级将领张发奎为其遗像题写像赞写到“其人敦厚,其貌雍容。儒林之彦,圜圆之雄。声华久著,所业兴隆。瞻兹遗像,群仰高风。其生平事迹刊载于1992年10月由梅州市梅县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梅县区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程江乡专辑。并已录入新编的《梅县区志·人物传》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