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司马迁评传

司马迁评传

《司马迁评传》是张大可创作的评传,首次出版于1994年6月。该书从思想发展的高度评述司马迁家世、师承、生平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升华轨迹。该书有传有评,评传结合,侧重于评;语言流畅,文笔生动,可读性较强。书中虽有不少考证之文,但读来琅琅上口,并无枯燥、艰涩现象,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内容简介

《司马迁评传》深入分析了司马迁的《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历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哲、政、经、史、战争及人才诸思想;结合《史记》传播的历史和“史记学”的形成和发展,阐明了《史记》的不朽价值。

成书过程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匡亚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撰,总计200部、6000余万字,是南京大学文科重要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当代一批学有所长专家的集体智慧。丛书的学术顾问包括丁光训、王元化、安子介、赵朴初、冯友兰张岱年杨向奎任继愈苏步青程千帆杜维明等数十位学者。他们与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共同研讨,从2500年历史长河中选取了270多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作为传主,从整体组合上奠定了中华民族杰出人物思想研究的格局。2006年,该丛书全部编撰完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司马迁评传》即该丛书中的一本。

作品鉴赏

该书有传有评,评传结合,侧重于评。由于司马迁传记的原始资料缺乏,连生卒年都无法考定,平生行状充满疑案,因而作者采用有传有评、评传结合的三种写法:

其一,先列传主史事,然后加以分析评论。如司马迁师事孔安国事,作者先列《汉书·儒林传》所载:“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原文,然后从古文内容入手,分析司马迁向孔安国问故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司马迁向孔安国问故是学习古文经学的古训,以及别择古文资料的古文学,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孔安国是司马迁的一位历史语文学导师。如司马迁遭李陵之祸,是如何被定罪的史事中,先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的原文和《汉书·李陵传》“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于腐”的原文,然后加以评述,得出司马迁之被定罪,不是“坐举李陵”,而是“沮贰师,为陵游说”,被阿顺上意深文周纳的酷吏们定为“诬罔”罪而受腐刑,是一场冤案的结论。

其二,提出传主史事,然后加以周密考证。如关于司马迁的故里问题,作者从“迁生龙门”的叙传中,通过对韩城市地理形势,高门司马昌、无泽、喜三世墓,司马谈墓,芝川司马迁祠墓的考察,得出司马迁生于西汉左冯夏阳县高门村(今陕西韩城西南十八里之嵬东乡高门村)的结论。对《史记》是官修还是私修和“藏之名山”问题,一般认为是私修之史,“藏之名山,是恐其被禁失传,故将正本藏于深山,只将别本留在京师。作者探索此说盖导源于《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注,颜氏云,藏于山者,备之失也,其副贰本乃留京师也。”作者经过考证,认为颜师古注是一个错误的猜测,“藏之名山,即储之庙堂。藏之名山,实为藏之官家书府之雅称”。至于《史记》是否私修问题,作者指出司马迁以太史令官守著书,而且书成后上奏朝廷,因而《史记》为官书。这类传评结合的考证,俯拾皆是。

其三,评论《全本史记》时往往根据问题,进行评述。如叙述《史记》由五体构成时,先指出前人探讨《史记》五体重在溯源而疏于从笔法义例上研究司马迁的创造和弊端。接着就本纪、十表、八书、世家、列传从义例出发进行评说。得出《史记》五体均为司马迁所创造的结论,但行文至此,并未结束,作者从五体常例的评析,传到五体变例的评析,以本纪、世家为例,指出五体破例义例及其类型,从变例中体现出司马迁历史学思想的进步性及其高超奇越的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历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副系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师院、云南红河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方向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史记研究》《史记新注》《史记文献学》《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司马迁评传》《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十二帝》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并整理注释《史记》《资治通鉴》等多种。

参考资料

《张大可讲<史记>》.共产党网.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