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耆英号

耆英号

耆(Qí )英号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艘戎克船,原为一艘往来于广州与南洋之间贩运茶叶的商船。后于1846年至1848年期间,曾经从香港出发,经好望角及美国东岸到达英国,创下中国帆船航海最远的纪录。耆英号以柚木制成,有三面帆,排水量达800吨。爱新觉罗·耆英号以时任两广总督耆英命名。它引起了西方很大注意,因为它向工业化刚刚起步的西方展示了中原地区当时的航海及造船能力。

命名由来

“耆英号”建成于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属于以人物命名的船舶。其名称来自驻广州市钦差大臣耆英。耆英因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可是“耆英”号帆船却声名远扬。

性能参数

“耆英”号全长近50米,宽约10米,深5米,载重750吨;柚木造成,分十五个水密隔舱;设三桅,主桅高27米,头尾桅分别高23米和15米;主帆重达9吨,悬吊式尾舵。

建造背景

耆英号在1846年由一位英国商人秘密购买,这打破了当时中原地区有关不得出售中国船只予外国人的法律。该船船员包括30名中国人及12名英国水手,并由英国船长查尔斯·阿尔佛雷德·奥克兰·凯勒特指挥。船上还有一位自称四品官员的中国人希生,估计充其当翻译。

一般认为,英国人购船目的是以考察、研究中国木帆船的结构和性能,因此花高价购买此船用作远洋航行。另一说是英国为了要弄清中国水师的新式兵船,特意通过其商人秘密购买了与清代水师中最大型兵船同一类型的“耆英号”,经好望角开往伦敦,对其构造特点进行了彻底的研究。

传奇经历

在郑和航海过去了440年后的1846年12月6日,在礼炮声中,注定了没有归途的“耆英号”缓缓地驶出了港口。船上有30名中国人和12名英国人。“耆英”号的远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船上,或站在岸边想看一眼这艘前所未有地试图绕半个地球前往英国的中国平底帆船。出发之前,香港总督德庇时爵士、海军舰队司令托马斯·科克伦爵士及其舰队的所有军官们、驻港英军总司令和大部分香港著名人士全都登上了“耆英号”的甲板。

1847年3月14日“耆英号”绕过好望角时遇上了一场猛烈的海上飓风。在这场飓风中, “耆英号”证明自己是一艘出类拔萃的海船:它经受暴风雨的能力丝毫不亚于那些在英国制造的海船。

4月17日“耆英号”到达圣赫勒拿岛。离开圣赫勒拿岛之后,原来准备直抵伦敦,但由于遇上了逆风和海流,它偏离了航线,朝美洲方向驶去;当船员们在长途航行中发现食品和饮水的供应短缺之后,开始变得牢骚满腹,几乎酿成骚乱。于是船长凯利特决定将船驶往纽约。在纽约停泊时,每日参观人数达七、八千人;此后又访问了波士顿。1847年2月17日“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前往伦敦,并于3月15日抵达了泽西岛的圣奥宾海湾,只用了2l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大西洋──这个时间甚至比美国定期邮轮跨越大西洋的时间都更短。该船在伦敦停靠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等各方人士,都上船参观这第一艘到达欧美的中国木帆船。

遗憾的是“耆英”号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就被拆解研究,木材制成了两艘渡轮和一些纪念品。

“耆英号”的航行,创下了戎克船航海最远纪录,充分显示中国古代木帆船构造和性能的优良。“耆英号”堪称中国历代古船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的结晶,是中国古船宝库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参考资料

“罗氏专藏”要籍揭秘:《赵氏孤儿》确曾风靡欧洲——中新网.罗氏专藏.2024-09-28

季风吹拂的闽粤:背山、望海、下南洋丨涟漪效应.澎湃新闻.2024-09-28

耆英号:跨越半个地球的晚清帆船.今日头条.2024-09-28

耆英生平简介.耆英生平简介.2024-09-28

晚清耆英号远航英美是个“意外”.深圳晚报.2024-09-28

这位爱船的宁波宁海人将148艘世界“古船队”开回中国-中国网.中国网浪潮新闻.2024-09-28

【纪念郑和】七下西洋 万古流芳——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和历史意义.澎湃新闻.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