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是婴儿最具防御性的反射,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母亲或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发出响声,会发现孩子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拥抱反射。

描述

拥抱反射 Moro reflex 亦称惊跳反射,用力敲击小儿头部两侧的床垫,可引起此反射,最好用手拖住小儿头、背部,使呈斜坡卧位,躯干与床面呈30度角,然后迅速使其头向后倾10~15度倾拖引起上、下肢外展,同时躯干及手指伸直,然后上肢屈曲呈现拥抱状。

拥抱反射是脊髓的固有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若缺乏这种拥抱反射则说明孩子一是大脑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二可能是神经系统有损伤或病变,颅内出血或其它颅内疾病。随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发育而逐渐消失。

此反射生后3个月表现明显,6个月后完全消失。新生儿期无此反射,说明有脑损伤,若一侧上肢缺乏惊跳反射,提示臂丛神经因产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麻痹或锁骨骨折。脑部有损伤或急性病变时,惊跳反射可延迟或消失。如4个月后仍能引起,应引起注意;9个月以后仍出现,是大脑慢性病变的特征。

神经发育不是光看拥抱反射的,主要先看有无窒息缺氧等的病史,观察今后神经发育的情况,还有其他生理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交叉伸腿反射、躯颈矫正反射及屈肌张力等等。

原始反射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原始反射。拥抱反射是新生儿原始反射中的一种。临床常用的原始反射有:①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②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③握持反射(grasp reflex);④拥抱反射(Moro reflex)。

惊跳反射

新生儿仰卧位,从背部托起婴儿,一手托住婴儿颈及背部,另一手托着枕部,然后拖住枕部的手突然下移数厘米(不是放手)使头及颈部“后倾”数厘米。正常可见两上肢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缩。早产往往出现不完全的反应,即上肢不屈曲回缩。

正常情况下,上述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新生儿期如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数月后仍不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

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度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原始反射越难引出或反射不完全。

反射条件

如果让刚出生的宝宝平躺着,你把手指放到他的小手里,他会马上牢牢地握住。这时可以很轻松地将宝宝拉起来,使他的上半身离开床面。将手指从宝宝的掌中抽出,宝宝会仰面倒下。这时,宝宝会大幅度伸展四肢,然后马上又缩回,小胳膊紧紧抱在胸前,小腿也蜷缩起来,而且还会哭闹。这种姿势像是在进行自我保护,又像是在呼救。突然抓宝宝的双脚,或者突然发出较大的声音,宝宝也会出现这种反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