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集区

潘集区

潘集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市下辖区,位于淮南北部,西与凤台县相邻,北与蒙城县、怀远接壤。,潘集区辖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98平方千米,截止2023年,人口45.56万。

潘集区地处黄淮平原的南端,地貌为西北高,东南低,坡度缓,坡降为五千分之一,海拔在18-22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地处淮河,河流众多。潘集区西周时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为楚州来城。秦朝下蔡属九江国;汉代为淮南国;三国时为魏国的淮南郡;隋朝蔡国淮南道唐朝下蔡属颖州;宋、明代为寿州;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除高皇镇的闸口、光明、苏嘴、老圩、曹尹5个村外,皆属凤台县,民国29年(1940年),潘集区境内仍属原二区改称的古沟区(署古沟)。

2022年,潘集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4.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8.3:71.1:20.6。潘集区是一个煤电大区,境内有4座特大型现代化煤矿、4个电厂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

潘集区历史文化厚重,“凤台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座落在潘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祁集镇祁圩村被誉为“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

历史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

秦朝,置下蔡县,先后属沛郡九江郡

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市国废,凤台县属沛郡。

隋朝,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

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

宋初为寿县,属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寿州升为寿春府,蔡国为府治。

元代,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清代,初属凤阳府。雍正十年(1732年)置凤台县;同治四年(1865年),移县治于下蔡,隶属凤阳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属淮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安徽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隶属寿县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于1972年9月,凤台县高皇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等5个公社和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二道河农场划入淮南市;1972年12月,设置古沟区;1980年10月,古沟区更名为潘集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潘集区位于淮河中游,淮南市北部。地处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3°06′。东及东北与怀远县接壤;南依淮河与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隔河相望;西及西南与凤台县相邻;北以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界。最东端为高皇镇闸口村,南临淮河与大通区洛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怀远县常坟镇毗邻;最南端为平圩镇的下六坊行洪区,与谢家集区的二道河农场相连。最西端是芦集镇的石集村,与凤台县丁集镇接壤;最北端为贺乡朱集村在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汇。全区总面积590.0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潘集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经长期地质作用,发育为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等,以上地层均被第四系表土层所覆盖,厚度在1201—564米之间。由于表土层厚,且夹有多层流沙层,含水量大。

区境地处黄淮平原的南端,地貌为西北高,东南低,坡度缓,坡降为五千分之一,海拔在18—22米之间,最高点为贺疃乡的古路岗,海拔23.86米,最低点为高皇镇的汤渔湖,海拔为16.9米。区境由于河道变迁,历次黄、淮泥沙泛滥淤积,地形多为河谷淤积平原和不规则的土阜岗头。

气候特征

潘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温年平均15.1℃,最高年份16.1℃(1961年),最低年份14.3℃(1969年);极端最高气温41.6℃(1959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2.2℃(1955年1月16日)。平均日照市时数2298小时,最高年份2603.9小时(1962年),最低年份1891.3小时(1982年)。年平均降水量905.6毫米,最高年份1558毫米(1991年),最低年份347毫米(2001年)。无霜期年平均215.5天。

水文

潘集区地处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自架河闸上流入区境,经南部边缘向东至尹家沟闸向东流出,流经区境34公里。区境淮河一级支流有架河、泥河,二级支流有黑河市伊河等。此外还有人工河流茨淮新河从境北部自西向东流过,流长6.7公里。境内人工河有利民新河、顾高新河等。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35814.21公顷(537213.15亩)。其中,水田28216.85公顷(423252.75亩),占78.79%;水浇地1010.23公顷(15153.45亩),占2.82%;旱地6587.13公顷(98806.95亩),占18.39%。

(二)种植园用地288.32公顷(4324.80亩)。其中,果园199.36公顷(2990.40亩),占69.15%;茶园0.37公顷(5.55亩),占0.12%其他园地88.59公顷(1328.85亩),占30.73%。

(三)林地896.09公顷(13441.35亩)。其中,乔木林地559.71公顷(8395.65亩),占62.45%;竹林地1.31公顷(19.65亩),占0.15%;灌木林地3.11公顷(46.65亩),占0.35%;其他林地331.96公顷(4979.40亩),占37.05%。

(四)草地144.19公顷(2162.85亩)。其中,其他草地144.19公顷(2162.85亩),占100.00%。

(五)湿地405.72公顷(6085.8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405.72公顷(6085.80亩),占100.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899.26公顷(133488.90亩)。其中,城市用地418.89公顷(6283.35亩),占4.71%;建制镇用地944.44公顷(14166.60亩),占10.61%;村庄用地6875.73公顷(103135.95亩),占77.26;采矿用地637.40公顷(9561.00亩),占7.1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2.8公顷(342.00亩),占0.26%。

(七)交通运输用地1705.02公顷(25575.30亩)。其中,铁路用地273.85公顷(4107.75亩),占16.05%;公路用地509.05公顷(7635.75亩),占29.86%;农村道路898.19公顷(13472.85亩),占52.68%;港口码头用地19.22公顷(288.30亩),占1.13%;管道运输用地4.71公顷(70.65亩),占0.2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429.91公顷(171448.65亩)。其中,河流水面3632.96公顷(54494.40亩),占31.78%;湖泊水面62.44公顷(936.60亩),占0.55%;坑塘水面4949.68公顷(74245.20亩),占43.30%;沟渠2119.03公顷(31785.45亩),占18.54%;水工建筑用地665.80公顷(9987.00亩),占5.83%。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潘集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1个民族乡,分别为:田集街道高皇镇平圩镇架河镇泥河镇潘集镇芦集镇夹沟镇祁集镇贺疃镇古沟回族乡。共有16个社区、161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潘集区户籍人口为45.4万人,比2016年增加831人。其中,男性人口23.9万人,女性人口21.5万人。全区城镇人口16.2万人,乡村人口29.2万人。全年出生8980人,出生率为19.8‰;死亡5631人,死亡率为1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常住人口为40.9万人,比2016年增加0.4万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共有常住人口326077人。

截止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5.79万人,常住人口32.48万人。

民族

潘集区是以汉族为主的市辖区。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分布于古沟回族乡太平村,沟北、聂圩、新河县等地。

经济

综述

2017年,潘集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增幅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位居县区第三。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2.0:67.1:20.9调整为10.2:70.4:19.4,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38546元(折合5708美元),增加6374元。

202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两县第6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9:65.5:24.6调整为9.4:66.8:23.8,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76698元(折合11888美元),比上年增加8416元。

2022年,潘集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位居六区两县第1位。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亿元,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同比下降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4:66.8:23.8调整为8.3:71.1:20.6,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7年,潘集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亿元,实现增加值1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586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6111公顷,同比增长0.6%,水稻种植面积24053公顷,同比增长0.24%;棉花种植面积7.5公顷,同比下降56.1%;油料种植面积2100公顷,同比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9635公顷,同比下降1.1%。

全区粮食总产达37.7万吨,增长3.1%。其中,小麦产量16.7万吨,同比下降0.16%;水稻产量19.6万吨,同比增长5.8%;油料产量0.69万吨,增长2.2%;蔬菜总产量27.9万吨,增长1.98%,其中食用菌产量1.5万吨,增长11.4%。

全年生猪出栏10.26万头,增长1.3%;牛出栏1.65万头,增长4.3%;羊出栏5.8万只,增长1.9%,家禽出栏584.1万只,增长2.8%。全年肉类总产量2.2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2.7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达4037公顷,水产品产量1.86万吨,增长0.5%。

2017年全区继续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森林增长工程1650亩,创建森林村庄3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据区林业部门统计,全年完成四旁和义务植树80万株,实施人工造林2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1.42%。

第二产业

2017年,潘集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6.8亿元,同比增长8%。煤炭行业仍是主要支撑点,累计生产原煤1617万吨,同比下降12.2%,累计生产洗精煤343万吨,同比增长2.2%。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5.5%。电力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实现增加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地方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4.8%。全区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1%;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3.6%;纺织服装和服饰业0.2亿元,同比增长1.6%。2017年全区4家战略新型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27.6%。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24.4%。2017年园区累计完成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28%。累计实现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1.5%。12月当月完成产值1.7亿元,实现增加值39295万元,同比增长43.5%。

2017年,潘集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4.1%。地方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809.7万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利税1609.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7年,潘集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限上商贸企业完成零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全市高4.5个百分点,位居县区第二。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4.8亿元,比年初净增4.2亿元,增长4.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2.6亿元,比年初净增5.7亿元,增长7.4%。

文化

花鼓灯艺术

花鼓灯是分布于淮河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潘集区处在花鼓灯流行区域的腹地和中心地带。2008年12月,夹沟乡(今夹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淮南市农民文化节

淮南市农民文化节原为潘集区夹沟乡农民文化体育节,创办于1984年,2009年更名为淮南市农民文化节,每年4月20日举办。

潘集采莲灯

采莲灯起源于明朝时期,是流行于淮河沿岸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湾等村镇为甚。2010年5月,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美食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又名酥瓜,产于淮南市潘集区。瓜呈羊角形,瓜皮白绿色,瓜肉绿色,瓜瓤橘红色。2013年11月,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召开,专家组对潘集酥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审查予以通过。

芦集绿豆圆

芦集绿豆圆又称“赤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主要选取优质天然绿豆,经去壳、磨将等八道工序,以纯植物油精致而成。

交通

截至2010年,潘集区境内铁路有阜淮铁路、潘谢铁路,公路有淮潘公路、225省道、潘姬公路、陶唐公路、贺罗公路等。其中,位于平圩镇东南端的淮南淮河大桥,是淮河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社会

教育

2017年,潘集区全区拥有幼儿园47所,在园儿童14831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中小学校83所,专任教师2524人,在校学生36018人,毕业生6504人,招生8154人。

医疗卫生

2017年,潘集区有卫生机构19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35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58人。

社会保障

2019年末,潘集区全区城镇低保人口943人,农村低保人口9975人,五保户供养人口2664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4778.1万元,发放五保户补助资金1857.1万元,敬老院床位使用率达到44%,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961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402.4万元。全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810人,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218950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2548人。农村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98101人。

旅游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总面积43333平方米,是一处集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淮南市,距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

卧龙山风景区

卧龙山风景区位于淮南市境内,距市区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面积10余平方公里。有龙窝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圣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鱼窝等20多处景点。

(潘集区境内没有风景名胜,以上为潘集区周边区县的景区)

代表人物

程安东

程安东(1936-),1955年毕业于辽宁省阜新煤矿学校(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任陕西省省长,省委副书记等职。

幸胜标

幸胜标(1948-),潘集区芦集镇人,少将。1964年入伍,196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团副政委、67军师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2023年潘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4-07-31

自然地理.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4-03-23

潘集概况.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4-03-23

历史文化.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4-03-23

潘集概况.潘集区人民政府.2023-12-06

历史文化.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0-03-23

潘集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潘集区人民政府.2022-04-26

行政区划.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0-03-23

潘集概况.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0-03-23

淮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_淮南市统计局.淮南市统计局.2021-06-07

2022年淮南统计年鉴.淮南市统计局.2023-12-06

2018年潘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0-03-23

2021年潘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潘集区人民政府.2022-06-15

人文信息.淮南市潘集区人民政府.2020-03-23

淮南:小酥瓜 大甜蜜.凤凰网.2020-03-23

让新四军纪念林绽放新颜迎游客.人民网.2020-03-23

一山一水总关情 程安东老人的秦岭缘.人民网.2020-03-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