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的舞厅
《吉米的舞厅》是由英国、爱尔兰、法国联合制片的109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肯·洛奇导演,保罗·拉弗蒂编剧,巴里·沃德、西蒙·科尔比、安德鲁·斯科特等主演。该片根据爱尔兰共产党领袖詹姆斯·格拉尔顿生平创作,讲述了他1933年从美国流亡归来,重启“吉米舞厅”的故事。该片于2014年5月30日在英国、爱尔兰上映,并被选定参加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金棕榈奖角逐。
剧情简介
1932年,詹姆斯·格拉尔顿(巴里·沃德饰)结束在美国的十年流亡生涯后回到祖国,帮助母亲打理农场。此时,爱尔兰内战已经结束十余年,新政府也已经建立,这个国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尽管不想再与教会和地主阶级重新为敌,但在利特里姆郡的年轻人的要求下,吉米还是决定重开舞厅,以供大家跳舞、学习和辩论。舞厅利用吉米在美国接触到的爵士乐经验,很快再度风靡,但他逐渐扩大的影响力和他的进步思想并没有得到所有村民的认同,种种矛盾重新浮出水面。吉米和他的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也同情共产主义,他们试图阻止一家被迫离开家园的家庭被驱逐。吉米的活动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这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吉米因煽动罪被驱逐出爱尔兰。由于他持有美国护照,他被流放回美国。在抗议他被驱逐的集会上,吉米的母亲谴责缺乏公正审判。
角色介绍
幕后花絮
《吉米的舞厅》2014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这将是肯·洛奇导演第12次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2014年初他拿到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的特别贡献奖,他曾在采访中说道,为了更好地专心于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吉米的舞厅》之后将不再拍摄故事片,这一消息让不少影迷颇为伤感。但戛纳入围影片出炉之后,洛奇又“回心转意”,在采访中明确表示自己将不会放弃制作故事片。
获奖记录
制作发行
影片上映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吉米的舞厅》主题严肃,气氛相对沉闷,要卖座很难。不过,思想家们聚集在这里跳跳舞、吹吹牛逼的桥段也很有生活的情趣。值得称道还有肯·洛奇对年代感的把握,以及配乐上为影片增色的轻快感。(凤凰网评)
肯·洛奇的电影大多主题严肃,叙事工整,粗砺写实,从不以流光异彩忽悠人,因此很难成为广大文青的心头好。《吉米的舞厅》回到了“爱尔兰”这一拿手话题。此片根据爱尔兰共产党领袖詹姆斯·格拉尔顿的经历改编,“吉米舞厅”位于爱尔兰,思想家们聚集在这里跳跳舞吹吹牛逼,肯·罗奇滔天的表达欲全面释放。(腾讯新闻客户端评)
负面评价
作为一个在思想上一直都很激进的左派分子,肯·洛奇在电影创作上却是保守与传统的。他让人钦佩之处在于,他总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拍摄敏感激进的题材。即使是敏感的政治议题,也不会有别扭的说教意味。这点在《吉米的舞厅》中依然没有改变——事实上,对于78岁(2014年)的肯·洛奇来说,在创作风格上有所突破或者创新已经是让人不再期待的事情。即便这样,看着标准肯洛奇式的《吉米的舞厅》,还是让人不免失望。昏沉的色调,严谨的节奏,清晰的主题,传统的技术,一切都是中规中矩的肯·洛奇范式。不过,片中倒是多出了些许温暖的气氛,配乐的作用功不可没。年轻人,自由,音乐与舞蹈,这些元素让电影相较于《风吹麦浪》柔软了许多,但也确实没有意蕴深厚。不得不说,编剧上的缺陷是新作不如前作的重要原因。故事没有逃过传记电影的陈词滥调,线索单一,缺乏时代背景的深度诠释。尤其对比于《风吹麦浪》中故事的耐人寻味, 《吉米的舞厅》老实规整得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网易网评)
《吉米的舞厅》中爱尔兰乡村的背景、理想青年的开会辩论等元素,让人不禁想起《风吹稻浪》,而不同于《风吹稻浪》的是,《吉米的舞厅》没有展现那种复杂的革命理想与人性情感之间的纠葛,以及政治斗争背后的丑恶,相反,更像一部简单的情节剧。
开场,肯·洛奇用黑白纪录片的影像形式简要交代了吉米离开美利坚的原因。随后电影便进入了郁郁葱葱的爱尔兰乡村。片中,团结的工人阶级与教会发生了对立,导演的立场也很分明,吉米作为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人,努力做着斗争,鼓励自己的拥护者能成为自由的人。虽然吉米最终被驱逐,但他领导下的青年们都骑着自行车前来送行,并且拉着他的手说:“我们会继续跳舞的”。之后,理想青年的群像逐渐定格为黑白照片,留下这被历史铭记的时刻,如此积极向上的调调,恐怕会似曾相识吧。肯·洛奇的表现显然不够突出,过去这个遗世独立的左派政治电影人,似乎遇到了瓶颈。(凤凰网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67届戛纳电影节入围影片简介:《吉米的舞厅》.搜狐.2015-09-07
吉米的舞厅 (2014)·制作发行.时光.2015-09-07
[独家]影评《吉米的舞厅》:左翼导演索然无味的绝响.凤凰网.2019-08-09
《吉米的舞厅》:没有新意的自由圆舞曲.网易.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