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柿举肢蛾

柿举肢蛾

昆虫名,为鳞翅目,举肢蛾科。为害柿、君迁子。幼虫蛀果为主,亦蛀嫩梢,蛀果多从果梗或果蒂基部蛀入,幼果干枯,大果提前变黄早落俗称“红脸柿”、“旦柿”。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7毫米左右,翅展15~17毫米,雄略小,头部黄褐色,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体紫褐色,胸前中央黄褐色,翅狭长,缘毛较长,后翅缘毛尤长,前翅近顶角有1条斜向外缘的黄色带状纹。足和腹部末端黄褐色。后足长,静止时向后上方伸举,胫节密生长毛丛。卵近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5毫米,表面有细微纵纹,上部有白色短毛。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前胸盾和臀板暗褐色,胴部各节背面呈淡紫色,中后胸背有“×”形皱纹,中部有1横列毛瘤,各腹节背面有1横皱,毛瘤上各生1根白色细毛。胸足浅黄。蛹长约7毫米,褐色。茧椭圆形长7.5毫米左右,污白色。

分类学

鳞翅目举肢蛾科,是一种蛀果型害虫

种群分布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Yang.)[1, 2],是我国北方果树的主要害虫。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而凹陷,故又称之为“黑胡桃”、“核桃黑”。核桃举肢蛾通常发生1~2代[3, 4]。成虫一般多栖息于草丛、石块或核桃叶背面,略具趋光性。飞翔、交尾、产卵在17~20时。每雌虫可产卵30-40粒。卵散产,一般1果1~2粒,一般产于两果交接处、果柄基部凹陷处及果实端部残存柱头处。孵出幼虫在果面爬行0 . 5~2小时后再蛀入果实。幼虫不转果危害,引起30~80%落果,严重时果实全部脱落[3, 5]。可被害果毫无食用价值,造成损失很大。核桃举肢蛾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林州市是核桃举肢蛾主要发生和危害地,林州地处南太行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境内土地多为山区盆地,海拔306.8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72.1mm,无霜期198d。本研究旨在揭示核桃举肢蛾在该区域的种群动态特征,探索形成特定种群动态模式的成因,为进一步分析该虫在林州发生规律,以及在当地制定核桃举肢蛾综合治理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生活史及习性

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树干基部附近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中、下旬开始经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为盛期。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果梗或果蒂缝隙,每雌蛾产卵10~40粒,卵期5~7天。1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为害,6月中、下为盛期,多由果柄蛀入幼果内、粪便排于孔外,1头幼虫能为害4~6个果,幼虫于果蒂和果实基部吐丝缠绕,被害果不易脱落,被害果由青变灰白,最后变黑干枯,6~7月老熟,一部分在果内,一部分在树皮裂缝内结茧化蛹。蛹期10余天,第1代成虫盛发期7月中旬前后。2代幼虫7月中下旬开始为害,8~9月台票为害最烈,在柿蒂下蛀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面脱落。9月中旬开始陆续老熟越冬。天敌有姬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脱果前于树干束草诱集,发芽前刮除老翘皮,连同束草一并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2)及时摘除虫果。

(3)各代成虫盛发期药剂防治,参考核桃举肢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