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口镇
口镇为黎川县县东北部重镇,距县城21公里,素有黎川“东大门”之称。辖茶亭居委会,洵口、下寨、白沙、石莲、皮边、渠源等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茶亭。全镇人口1.27万(均为汉族江右民系)。
洵口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洵口战役”在这打响,黎川县第一个党支部— 皮源党支部1937年成立于洵口镇皮边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寿昌寺”也坐落于洵口镇下寨村。
历史沿革
洵口镇位于县城东北,东邻厚村乡,南靠湖坊乡,西连荷源乡,北接资溪乌石乡,面积102平方公里。建国初期,乡境域属二区管辖,1956年设茶亭乡,1958年成立茶亭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洵口公社,1968年与荷源、厚村两公社合并,仍称洵口公社,1974年荷源、厚村公社先后划出。乡人民政府驻地茶亭,距县城20公里,辖个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辖茶亭居委会,洵口、下寨、白沙、石莲、皮边、渠源等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茶亭。 76个村小组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2700人,其中城镇居民6000人。
自然地理
洵口镇地处武夷山市下,与资溪县、福建省紧密相连,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为县内邻近乡村及闽赣边贸主要集散地。全镇国土面积118.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1665亩,山林面积146980亩,盛产孟宗竹、竹笋、藤粟、榛粟、杨梅。
黎川县是红色故土。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赣根据地的中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黎川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5月,闽赣省苏维埃政权在黎川县湖坊乡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黎川举行;揭开第五次反围剿序幕的“洵口战役”、“团村战役”发生在黎川境内。1933年10月上旬,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在洵口与中国国民党发生遭遇战,即著名的洵口战斗,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
资源环境
洵口镇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充裕。矿产资源以瓷石矿、花岗石最为丰富,且品质优良,萤石、正长石、稀土、钨、金等矿产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农产品繁多。洵口镇地处江西省东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是优质烟叶产区。年均气温17-18℃,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日照时数1771小时,烟叶成熟期日照率50%以上,适宜烟叶生长;广阔的山地,丰厚的植被,充沛的降雨量和充足的水资源,增强了土壤的有机肥力和湿润度,为烟叶生产提供了天然的环境依托。
洵口境内多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68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东北部梯田层迭,山高水冷,日照不足,多种单季稻西南部则以双季稻为主。经济作物则以大蒜著称。山区资源较丰富,林地12.4万庄园,主要植被为松、杉、孟宗竹,珍稀树种有樟、楠、野生果木有榛栗、猕猴桃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纺织器材等厂。
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洵口镇借助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已形成化工、电力、竹木加工、罐头、食品、养殖业等支柱产业,引进外资创建了木制品厂、黎江水电开发公司、中源电站和圣农鸣亚养鸡场、县工业园区羊毛衫厂及劳保手套厂等,以爆发菇、柱状田头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美蛙养殖达400亩,瘦肉型生猪二级扩繁点达6个,且规模大,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不断地促进了洵口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488万元,比2004年增加1485万元;财政总收入203万元,比2004年增加5.3万元;农民人平均收入达2227元,比2004年增加102元。
2006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7446万元,比2002年增长1111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40万元,比2002年增长23.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677元,比2002年增长1647元。
2009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0146万元,同期增长 20% ;财政收入完成 574万元(其中地税420万元,国税56万元,财政98万元),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财政任务,同期增长43.5%;农民人均收入达3573元,同期增长10%。
截至2010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10488万元增长到36275万元,增长246%;财政收入由203万元增长到894.72万元,增长3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27元增长到4100元,增长234%。
2011年全镇总财政收入任务1437万元,截止11月份,已完成财政收入1438万元,占总任务100%(其中:国税80万元,地税1247万元,财政111万元)。
农业
洵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木、竹、水资源丰富,农业产值颇具特色,涌现了食用菌、大蒜、明笋、三元杂交生猪等一批名优农产品。洵口镇有丰富的农副产品,木、竹、水资源丰富,竹笋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洵口镇各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据国家有关部门勘探,花岗石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优质的矿泉水和钨、锡等矿物质蕴藏量大,极具开发价值。
工业
以主要领导带头,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考核机制,推行派出去、走进来的形式,实行机关干部全员招商。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4193万元、招商引资进资3750万元。五年来,成功引进黎江、中源、皮边等五家小水电站;引资创办了兴业木制品厂、竹业加工厂、罐头加工厂、圣农鸣亚养鸡场等落户于洵口;引进仁华物流公司;引进正利针织服装有限公司、雄光实业有限公司落户于工业园区;引进总部经济2个;工业园区日上化工厂经过资产重组,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产品升级换代,为镇政府增加了税收。全镇工业已形成化工、小水电、出口型农林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外商的引进,极大地解决了本镇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大大地促进了洵口的经济快速增长。
特色产品
黎川县以江西省“第二瓷都”名声远扬。到过黎川县的外乡人都不忘带些当地的杯杯碟碟回去。这里的日用瓷不仅洁白光亮,器形优美,且品种花色特多,中档茶杯的数量更是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欧美和中东。
柱状田头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公害,是优良的食药兼用绿色食品,国外将其视为蔬菜常年食用,被视为菇中之王,属天然绿色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可口,并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份。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能,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茶树菇产业是洵口镇农业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食用菌生产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参与生产的农户达1万余户,已形成多个食用菌专业村,成立了黎川县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江西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建立了“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2007年生产2.0亿袋,实现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来自食用菌产业的纯收入达730元。柱状田头菇单个品种产量居中国之首。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形成。由于食用菌生产规模大、效益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黎川县因发展食用菌产业被评为2006年度全省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先进县,2007年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县。
社会事业
镇区范围内有中学二所,小学5所,设有一个中心卫生院,派出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供电所等20多个单位。
按照省、市、县委关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要求,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我镇共完成造林3000亩。在新村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植香樟木、杨属、桂花树等树林600多颗,在做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同时,加强了春冬两季森林火灾高发期的防火工作,健全了镇村两级森林防火指挥体系,完善了森林防火工作机制,组建了一支防火突击队,划分森林防火责任区,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镇、村、组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在重点防火期全面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一是加强了垃圾无公害处理,为06年至08年新村点完善硬件建设,在每个试点村建垃圾池1个,配备板车1部,保洁服1套等保洁用具,并在洵口含口亭建设一个300平米的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点,全面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人员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二是落实“三清三改”。投入资金40万元,对94户农户实行污水处理,改厕户数90户,增设垃圾堆放点3个、垃圾箱(池)48只,美化、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已全部用上了水冲厕,喝上了自来水。
文物古迹
寿昌禅寺位于黎川县的东北角,座落于洵口镇香炉山村附近,交通便利,距县城21公里。这里,远近青山环立,阡陌纵横,风景十分优美。寿昌禅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寿昌禅寺高僧辈出,成佛作祖者甚多。始建于唐建中年间(780-783)的福州鼓山涌泉寺到明代曾一度衰落,寿昌寺僧无明经祖之徒元贤禅师便至此重新开山,使之中兴。涌泉寺还存有“寿昌堂”,并存有《寿昌语录记经板》一百多块、二百余页。据说,现今所存佛门曹洞宗派系,大都由寿昌禅寺诞生。寿昌禅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地方名人
洵口镇的西面,有一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聂氏宗祠张槚祠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已有415年了。
张槚(1533-1602)字养之,号心吾,别号淇园居士,江西省黎川县洵溪(今黎川县洵口镇)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嘉靖四十三年,升御史,因上奏《救论严嵩言官疏》触怒明世宗,削职为民。嘉靖四十五年,张官复原职。隆庆六年李恒驾崩,赵顼继位。当时朱翊钧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张槚上奏《敬保治安疏》。张槚第三次“建言”遭黜,至万历三十年(1602年)七月逝世,享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