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怪石图
《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市知府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该画作现存于中国。
该画右侧枯木一枝,屈挣扎的倾斜姿态,意欲冲破一切阻碍的气势,显示出了无穷的生命力;再加上左侧的奇特怪石,造成了整个画面的运动感。石后再以几缕细竹点缀,颇添生气。画作裱成手卷,其后有题跋4首,包括同代著名画家兼书法大师、与苏轼同为“宋代四大书法名家”的米芾。画卷另有鉴藏印共41枚。2018年11月26日,《枯木竹石图》在“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中,被论考认定以4.636亿港元(含佣金)成交。
《枯木怪石图》不仅仅是中国文人画的典范,更是石玩与书画的完美结合。从赏丑石到画丑石,苏轼践行着“石丑而文”的赏石观,将丑石的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极大地发挥出来。苏轼眼中的丑石不仅仅是赏玩之物,而是承载着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传达着自己的审美情感和人生理想。
画作内容
该画作画面笔墨不多,唯枯木一株,干偃枝曲,逆顺有势;周匝缀以坡石,丛竹。石不作,暑微着墨,颇具腴润之感;丛竹蔓衍,倚石起伏,野趣横生。此图无款印。
该画作右上有乾卦小印,左下有“绍”、“兴”联珠印。别有“风阁王氏”墨印,以及“黄琳美之”、“易庵图书“诸收藏印。图后另纸有元鲜于枢题记:“右东坡枯木丛筱怪石图,世间传本甚多,此卷前有乾卦印,后有绍兴玉印,是曾人绍兴内府者,盖非他本比也。杭州王井西尝收一本,与此略同,不知今归何人。”米芾在该画作上题:“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如世路险,老学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创作背景
苏轼的一生仕途蹭蹬,在新旧党争中屡遭打击。早年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认为新法步伐太快,容易产生社会流弊,因而不见容于新党,甚至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后被贬黄州府。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起用了包括苏轼在内的旧党人士,但苏轼同样不赞成司马光全盘否定新党的举措,所以又受到旧党的猜忌,其后苏轼屡遭贬斥,竟一个月内三贬其官,最终将他贬至广东省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但苏轼在给自画像题诗时却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市。”其旷达洒脱的性格可见一斑。苏轼平生嗜作枯木怪石,是因为“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
苏轼特别看重文人画,在这方面,他不免带有阶级的偏见,但也道出了文人画的一些特点,“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苏轼喜欢画枯木竹石,有较强的表现力。在创作实践方面,苏轼所作竹石皆造型古怪扭曲,恰如其胸中矛盾郁结的闷气。传世《枯木怪石图》画面上的枯木状如鹿角,怪石状如蜗牛。用笔简单草率,不求形似,笔墨灵动,颇具神采。
艺术鉴赏
主题
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话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怪石、古木并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石后绘有数枝焦墨细竹,给人以希望之感。整个画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郁;石之盘旋,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古木虬屈向上,权梢冲出右边画外,突破了扭曲盘结,冲向天际。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
构图
一怪石盘踞于图的左下角,被风雨砍的条条纹路、残缺的边边角角印证着怪石历经的沧桑,但石状仍尖峻硬实。盘旋如涡的石皴.似在飞快地旋转,“似卷云皴,实则无皴法,信手写出,不求形似,不具皴法”,却造成画面的运动感,也显现出怪石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石上数枝焦墨竹叶的点缀.给人希望之感,更代表画家执拗而旷达的内心。竹为苏轼所喜,“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在竹的身上,苏东坡找到了一种超脱、高洁之意。
画面右侧有枯树从怪石边斜比而来,树的下半段姿态虬曲却刚劲有力,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本有气冲云天之势,但线条的行进突然放缓,随即展开分枝,分枝上尤一叶,却悉数向天,枝梢直冲画外,表达了画家饱经风霜后的恬淡与安然。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折冲儒墨阵堂堂,书人颜扬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后世影响
苏轼的画在当时很有名气,有“枯木竹石,万金争售”的景象,但苏轼所作的画作多见于著录,传世真迹极少。此幅《枯木怪石图》是文人画典型的作品,足可供人们了解文人画的发展。
历史传承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白坚夫从北京风雨楼中的古玩店中买走了《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这两件苏东坡的稀世珍品。后来他把《枯木怪石图》卖给了日本人。专家于2018年初在日本找到该画作,收藏这幅作品的日本家族同意将其公开拍卖,并被估价港元4亿元。2018年11月26日晚,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中,《枯木怪石图》被一位来自于大中华区的中国人以4.636亿港元买走,《枯木怪石图》又回到中国。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密州知州、湖州市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赵昚时追谥文忠。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代表,并称“苏辛”。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全宋词》收其词约350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参考资料
苏轼真迹?争议声中“《木石图》”拍出4.1亿天价 .百家号.2024-01-31
【艺术与阅读】石头记——中国赏石文化艺术展.微信公众平台.2024-01-31
顶级文物苏东坡亲笔画流落海外80年后回流 中国文物界沸腾了! .百家号.2024-01-31
曾流落日本的苏轼《木石图》首次拍卖 估价3.4亿元.网易新闻.2018-09-03
苏轼真迹?争议声中“《木石图》”拍出4.1亿天价.新华网.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