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银矿
深红银矿,又称为硫锑银矿,是一种含有高浓度银元素的矿物,其中银含量高达59.76%。属于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多样,包括短柱状以及颗粒状。通常呈现黑色至红色的颜色,条痕则为栗色。具有金刚光泽,莫氏硬度在2-2.5之间。主要分布在铅锌银热液矿床中,是炼银的重要矿物原料。
形态特征
深红银矿的晶体形态丰富,既可以是短柱状,也可以是致密的块状或粒状。完全解理时,断口呈现出贝壳状到参差状的变化。颜色上,深红银矿可能表现为深红色、黑红色或暗灰色,而它的条痕则是暗红色。这种矿物具有半透明的性质,且在光照下会变暗。此外,深红银矿与淡红银矿在外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进行化学分析前难以区分,可通过淡红银矿吹管试验是否有As反应来鉴别二者。
成因及分布
深红银矿属于硫盐类矿物,与银、黄铁矿、方铅矿、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等其他矿物共同存在于热液矿脉中。它是中低温铅锌矿床中后期形成的矿物,也能够在次生富集过程中出现。深红银矿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发现,其中包括德国哈尔茨的圣安德烈亚斯伯格、萨克森公国州的弗莱贝格、墨西哥的瓜纳华托市等地。此外,西班牙的瓜达拉哈拉省、捷克、美国内华达州的弗吉尼亚市、加拿大安大略省、玻利维亚以及秘鲁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布罗肯希尔等地也有其踪迹。
名字由来
深红银矿的名字"Pyrargyrite"源自希腊语,意为火和银,这反映了其组成和颜色的特点。
物理特性
深红银矿具有金刚光泽,半透明,暴露在光线下会变暗。颜色为栗色或红色灰色,条痕为紫红色。莫氏硬度为2½,质地脆弱,易于切割。断层面不规则,呈贝壳状。密度方面,实测值为5.82 g/cm³,理论计算值为5.855 g/cm³。
光学特性
深红银矿的光学特性为单轴负光性,折射率分别为nω = 3.084和nε = 2.881,最大双折射率为δ = 0.203。其表面浮雕效果显著,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黄白色和灰蓝色为其典型色彩。多色性较弱。
相关关系
深红银矿与浅红银矿有着紧密的关联,两种矿物在化学构成上极为相似,因此在未经过化学分析的情况下难以区分。它们都以菱面体系的三棱锥形结晶,拥有与电气石相同的对称性。虽然这两种矿物提供了同构的实例,但它们很少形成混合物。深红银矿中锑的含量很少超过3%,而在浅红银矿中,砷的含量也很少超过3%。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深红银矿.科普中国.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