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伯玉

李伯玉

[公元?年至一二七四年]初名诚,以犯赵昀潜讳改,字纯甫,号峰,饶州余干县万年乡九芝(今江西万年县青云镇史桥)人。生年不详约卒于赵禥咸淳末端平二年,(公元一二三五年)及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兼庄文府教授。迁太举博士,召试职馆,毁辱贵戚大臣,直声暴起。度宗时,权礼部侍郎,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贾似道曾集各官议事,忽厉声道:“诸君非似道提拔,安得至此!”独伯玉答道:“平章若不提拔,伯玉也能至此。”卒因此罢归,不久权礼部尚书。度宗欲用他参与大政,旋得疾卒。陈子昂所著,有《斛峰集》十卷已佚。《宋史》卷四二四有传。

简介

彼时奸臣贾似道权倾天下,被赵禥加封为“太师”兼“魏国公”,风头一时无二,朝廷中官员纷纷站队,个别不愿同流合污的也大多选择了明哲保身的态度,但李伯玉却不愿屈从于此。有一次贾似道召集百官议事,姿态颇高的斥责众人说:“诸君非似道提拔,安得至此!”百官唯唯诺诺的称是,但唯有李伯玉出来慷慨回击:“伯玉殿试第二,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得至此!”从此贾似道将李伯玉视为眼中钉,一度将其驱逐出京城去。但李伯玉从未被现实打垮,他依然不改初心,为国为民。积极上书痛陈童子科弊端,呼吁还儿童天真童年,最终成功取消了沿袭了几百年的童子科。宋末翰林学士赵汝腾曾经给予李伯玉的评价是“铜山铁壁”,给予他立朝风节的至高评价。除了为官清正,李伯玉也堪称诗文大家,著有《易经义》以及《斛峰集》十卷,但已经尽数遗失。李伯玉在诗文中体现出来的也是一个为官者公义在心常怀国民的情怀。他在《送蔡久轩》中写道“国步正艰危,人心实凭籍”,在《鬻孙谣》中描述了乱世饥民流离失所卖儿的惨状,其心可昭日月,清正自如其名。

宋史

李伯玉,字纯甫,饶州余干人。端平二年,进士第二。初名诚,以犯赵昀潜讳更今名。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改校书郎,奏言:「台评迎合上意,论罢尤、杨栋卢钺三人,忠邪不辨,乞同罢。」帝不允。监察御史陈垓连劾罢之。

奉云台祠,差知南康军,迁著作佐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兼考功郎官,兼尚书右司员外郎。引故事弹台臣萧隶来,迁著作郎。帝怒,降两官罢叙。复知邵武军,改湖北提点刑狱,移福建省,迁尚右郎官。侍御史何梦然论伯玉乃吴潜之死党,奉祀,迁福建提举常平、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召赴经筵,迁考功郎兼太子侍读,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起居郎、工部侍郎

度宗即位,兼侍讲,权礼部侍郎,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贾似道尝集百官议事,忽厉声曰:「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众默然莫敢应者,伯玉答曰:「伯玉殿试第二名,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似道虽改容而有怒色。既退,即治归。以显文阁待制知隆兴府,右正言黄万石论罢。召入觐,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似道益专国柄,帝以伯玉旧学,进之卧内,相对泣下,欲用以参大政,似道益忌之,而伯玉寻病卒。

陈子昂尝请罢童子科,以为非所以成人材,厚风俗。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所著有《斛峰集》。

典故

成语"铜山铁壁"就出自于《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参考资料

李伯玉简介李伯玉详细信息.查字典.2024-09-25

李伯玉.李伯玉.2024-09-25

李伯玉.李伯玉.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