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鸟类
反鸟类,指的是口内残存牙齿的一类鸟。反鸟类肩骨和乌喙骨的连接方式与现代鸟类相反,因此被命名为反鸟类。根据研究,距今1.2亿年的中生代反鸟类颅骨保留了大量主龙类的原始特征,呈现出模块化的演化特点。
反鸟类是中生代物种数目最多、地理分布范围最广的中生代鸟类支系,但他们都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截止到2023年,反鸟类早期化石在蒙古,中国,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相继发现,它们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以及大洋洲。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两位古生物学家对所有反鸟类头骨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鸟类分类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反鸟类拥有许多生活方式,比如泥中取食、捕鱼等等,它们在分类学上却仅仅占据了现代鸟类类群中的一小部分。现代鸟类有非常特化的头骨,依据喙的长短分为了短喙类、中喙类和长喙类,所有的反鸟类都属于中喙类,尽管有极少的反鸟有较长的喙,也仍未达到长喙类的标准。研究将反鸟类与它的姐妹群早白垩世的原始今鸟类进行了对比,原始今鸟类是现代鸟类的祖先。研究者通过对比,推断出了它们共同祖先的颅骨样式,它有牙齿,前颌骨很小,颅中保留有眼眶骨,下颚骨未连接,牙齿之间没有咬合结构。这个反鸟类头骨仍然保留有恐龙与始祖鸟的原始特征。但是,少量反鸟类仍然拥有现代鸟类的特化结构(比如牙齿咬合、具喙、加大的前颌骨等),这就是鸟类的分类与起源如此混乱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于中生代的反鸟类化石都保存有各种形态的牙齿,这表明它们多用牙齿取食,而现代鸟类及原始今鸟类则多没有牙齿,或仅具极小的牙齿,它们通常利用胃石来研磨消化食物。反鸟类不同形态的牙齿代表了不同的用途,同时也代表着当时反鸟类食谱的多样化。
认知
起初在阿根廷发现的反鸟化石完全脱离了岩石,骨骼属于分散保存,对标本的观察相对要立体和详细,但化石的保留不仅骨骼数量不完整,而且关节的连贯性也很差,初步断定有前肢的肱骨、肩带以及后肢部分骨骼和腰带。而西班牙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发现三件不同的反鸟化石,材料也不尽完整。澳大利亚的侏反鸟是仅有一根胫跗骨材料。总之,早期的反鸟类材料保存不甚理想,研究时需要加强材料对比和分析。可幸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发现了华夏鸟属、波罗赤鸟以及中国鸟,之后还不断在热河生物群找到了始反鸟、长翼鸟、原羽鸟、细弱鸟、长嘴鸟等反鸟分子,至此对反鸟类的了解超过了其他任何鸟类。连闻名世界的“热河生物群”中的鸟类组成,也几乎有一多半是属于反鸟类。
化石发现
在中国辽宁发现的一种被称为Microraptor(小盗龙)的动物化石缩短了大型恐龙总目和最早的鸟纲始祖鸟的化石记录之间的跨度。从化石中发现了这种动物的羽毛似乎介于爬行纲和真正的鸟类羽毛之间。
这种恐龙的化石是在中国辽宁西部的岩层中被发现的,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一地区发现了1000多种早期鸟类和长羽毛的恐龙的化石。科学家对这些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一只乌鸦大小的成年动物,它长有可以弯曲的爪子,与在树上栖息的鸟类十分类似。科学家将这种动物归为最小的不能飞行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类,它们生活在大约2亿3000万到6640万年前之间。徐博士说:“这一发现进一步缩短了恐龙和鸟类在形态生物学上的差距。这表明一些形似鸟类的恐龙的古生态学特征与早期的鸟类非常类似。”
参考资料
我科学家探索鸟类头骨演化奥秘.人民网.2024-03-29
中国首次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鸟类化石.人民网.2024-03-29
生命演化|神秘的反鸟.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