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蒴苣苔
旋苣苔(学名:Boea hygrometrica)是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全部生长在基部,呈莲座状,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圆卵形,边缘具有牙齿或波状浅齿,叶脉不明显。它的花序呈伞状,每个花序都有花,苞片很小或不明显,花梗上有短柔毛。花萼钟状,裂片稍微不等,线形或披针形,外面有短柔毛,顶端钝,边缘整齐。花冠呈淡蓝紫色,外面几乎没有毛发,花筒约长5毫米,檐部稍微呈二唇形,上唇裂片相等且呈长圆形,下唇裂片宽卵形或卵形。雄蕊的花丝扁平,花药卵圆形,顶端连在一起;没有花盘。雌蕊不伸出花冠外,子房呈卵状长圆形,花柱无毛,柱头呈头状。蒴果呈长圆形,种子为卵圆形。旋蒴苣苔在7-8月开花,9月结果。它生长在海拔200-1320米的山坡、路旁和岩石上。旋蒴苣苔的叶子呈碧绿色,株形美观,花朵玲珑可爱,尤其适合在岩石上生长。它可以用于园林假山和山石园的绿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莲座状,无柄,近圆形,圆卵形,卵形,长1.8-7厘米,宽1.2-5.5厘米,上面被白色贴伏长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贴伏长绒毛,顶端圆形,边缘具牙齿或波状浅齿,叶脉不明显。
聚伞花序伞状,2-5条,每花序具2-5花;花序梗长10-18厘米,被淡褐色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苞片2,极小或不明显;花梗长1-3厘米,被短柔毛。花萼钟状,5裂至近基部,裂片稍不等,上唇2枚略小,线伏披针形,长2-3毫米,宽约0.8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顶端钝,全缘。花冠淡蓝紫色,长8-13毫米,直径6-10毫米,外面近无毛;筒长约5毫米;檐部稍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长圆形,长约4毫米,比下唇裂片短而窄,下唇3裂,裂片相等,宽卵形或卵形,长5-6毫米,宽6-7毫米。雄蕊2,花丝扁平,长约1毫米,无毛,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药卵圆形,长约2.5毫米,顶端连着,药室2,顶端汇合;退化雄蕊3,极小。无花盘。雌蕊长约8毫米,不伸出花冠外,子房卵状长圆形,长约4.5毫米,直径约1.2毫米,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5毫米,无毛,柱头1,头状。
蒴果长圆形;长3-3.5厘米,直径1.5-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状卷曲。种子卵圆形,长约0.6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00-1320米的山坡、路旁、岩石上。
分布范围
产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及云南省。模式标本采自北京市附近。
生长习性
旋蒴苣苔是一种复苏植物,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以脱水休眠的方式度过严酷的旱期,当水分适宜时又重新恢复生活力。在中国秦岭山区的花期可持续至9月,7-9月是秦岭山区雨水相对丰沛的时期,花后很快结果。夏天的正午,岩石上的温度高达40℃以上,旋蒴苣苔的叶片会萎蔫,但第二天早上又变得生机勃勃。这种适生能力使得旋蒴苣苔能在夏季干热、冬季严寒的中国北方得以生存,在水分极缺的岩石上得以繁衍。
主要价值
观赏方面,旋蒴苣苔叶色碧绿,株形优美,花朵玲珑可爱,尤其是能生在岩石上,可开发应用于园林假山、山石园的绿化。
繁殖方法
旋蒴苣苔可用种子繁殖。一月采收种子,采后即可播种。也可移栽,于春季采挖幼苗,栽于石面上的坑洼处。栽培时尽量栽在半阴处石壁上,石壁应有一定的坡度,避免积水,石面上还应有腐殖土或苔鲜类,以利根系附着。生长季节于旱时不必浇水,利用自然降水,旋蒴苣苔完全可以存活。家庭盆栽应用浅盆、腐殖土,置于通风良好、可见阳光的半阴处。在自然环境下一般少有病害,在栽培环境中夏季闷热时易感染白粉病,应注意防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旋蒴苣苔Dorcocerashygrometricum.植物智.2024-07-29
旋蒴苣苔Dorcoceras hygrometricum.自然标本馆.2024-07-29
旋蒴苣苔 Dorcoceras hygrometricum.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