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景夏

李景夏

李景夏(朝鲜语:이경하,1811年—1891年),朝鲜王朝后期的将领、大臣。字汝会,号砚村,原名亨夏,本贯全州李姓,是朝鲜王朝的远支宗室,系李祹之子广平大君李亨之后裔,同时他又是神贞王后赵姓的姻亲(李景夏的祖母赵氏是朝鲜翼宗妃神贞王后的姑母)。李景夏是李昰应执政时期的重要武将,其子为大韩帝国时期外交官李范晋

早期生平

李景夏本贯全州李氏,曾用名李亨夏(이형하),李熙即位后为避高宗“李”(이형)之名讳而改名“李景夏”。

李景夏出身将门,他的曾祖父李义献、祖父李复渊、父亲李寅达都在朝中担任武官。李景夏于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年,李玜十一年)正月初一出生,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朝鲜宪宗元年)参加武举考试,获增广武科及第,在宪宗朝历任宣传官、价川郡守、同副承旨、内禁卫将等职,曾被贬为一个把守宫门的近仗军士。李昪即位以后又历任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左副承旨、咸镜南道兵马节度使、竹山府使、训练都正等职。

李景夏最开始为安东金氏效力,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因贪污渎职事件而被处置,但未对其仕途造成大碍。同治二年(1863年,朝鲜哲宗十四年)十二月,李熙继承王位,是为朝鲜高宗。他的生父李昰应李昰应摄政,打压安东金氏,重用全州李氏家族。李景夏又立刻投靠兴宣大院君。同治三年(1864年,朝鲜高宗元年),李景夏被调往中央,任总戎使,开始掌握兵权。次年四月,又被任命为营建都监提调,负责景福宫重建事宜。景福宫建春门的匾额就是他题写的。同治五年(1866年,高宗三年)九月,法国大举入侵朝鲜,史称丙寅洋扰。训练大将李景夏被任命为辅沿海巡抚使,直赴前线指挥作战,抵抗法军,获得胜利。之后又历任水原留守、知三军府事、判义禁府事、汉城府判尹、兵曹及刑曹判书等职务。

杀人立威

李景夏为人残忍狠毒,非常喜欢杀人。他投靠大院君以后,为他做了不少事,比如在丙寅邪狱期间镇压天主教,强制关闭书院、赶走儒生,落实户布制、向两班贵族征税等等,都是用暴力手段完成的。同时他也在大院君的授意下滥用酷刑,在自己家中拷问大院君的政敌,为此杀了不少人。李景夏的家成为比大牢更恐怖的地方。有史料记载“景夏所杀者为数千万人,而横罹者甚多矣”。据说大院君曾说过:“李景夏无他长,惟善杀人可用。”李景夏的宅邸位于朝鲜首都汉阳的骆洞(今韩国首尔明洞,现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馆),而被李景夏抓走到这里的人大多有去无回,因此李景夏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骆洞阎罗”,大院君便利用李景夏的嗜杀来立威于民众,以便推行他的政策。也有人说李景夏并非滥杀无辜,杀的都是天主教徒、铸伪币者和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罢了。

然而,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王妃明成皇后发动宫廷政变,从李昰应手中夺取政权以后,李景夏又嗅到气息,赶忙投奔闵妃集团。闵妃集团执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从中央到地方肃清大院君的党羽,而作为大院君亲信的李景夏竟然毫发无损,反而在当年十二月被高宗特旨钦点为禁卫大将。后历任判义禁府事、训练大将、武卫都统使、御营大将等职务,光绪七年(1881年,李熙十八年)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军制改革,扩大新式军队——别技军,将京军五营军缩编为武卫营和壮御营,李景夏任武卫大将,申正熙任壮御大将。

晚年风波

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九日,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因为被克扣军饷13个月以及不满日本训练的别技军,遂群起哗变,史称“壬午兵变”。他们的上司李景夏虽然残忍嗜杀,但是治兵有方,深得军心,因此哗变士兵先去找李景夏,请他做主。李景夏虽然同情这些士兵,但又不敢得罪闵家,于是只写了一封陈情书,让哗变士兵拿着陈情书去骊兴闵姓权臣闵谦镐家请愿。结果哗变士兵到了闵谦镐家以后,群情激愤,竟然将陈情上诉一事忘到九霄云外,将闵谦镐家洗劫一空。这件事直接使壬午兵变扩大化,大院君趁机煽动和指挥士兵攻进王宫昌德宫,杀死李最应、闵谦镐等大臣,明成皇后逃亡外地。李景夏由于处置不力,于兵变当天就被罢免了官职。而大院君利用兵变再次上台执政后,也没再重用李景夏。

壬午兵变清代军队平定以后,兵变的责任者一一论罪,清将吴长庆认为李景夏、申正熙身为武卫壮御两营长官,不能管束自己手下的士兵,酿成大乱,因此主张将他们2人按军法处死。但李治力保李景夏和申正熙,改为“减死岛配”。李景夏被流放全罗道古今岛,申正熙则流放荏子岛。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五月十四日被释放。同年十月十七日,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两天后清军入宫镇压,李景夏的儿子李范晋救援王室成员有功,将王妃、王世子、王世子嫔、大王大妃转移到崇仁门外觉心寺的李景夏别庄中。李景夏也因此被“荡涤叙用”,历任左捕盗大将、前营使、判义禁府事、判敦宁府事等官位。光绪十七年(1891年,高宗二十八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隆熙四年(1910年)赐谥号“襄肃”(甲胄有劳曰襄,执心决断曰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