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
火炕是北方居民屋内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施,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横贯中国西北至东北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火炕,又称土炕、土床,因其重要的功能是以火取暖,故又有“暖炕”之称。
火炕,最为简单的表述即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和被褥,下面有炕道,炕道与烟囱相连,可以烧火取暖。火炕作为一种取暖设施,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中国关于炕的记载,最早见于《玉篇》。后来,小行星3789北方火炕遗址的发现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也为火炕起源于中国北方汉族地区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
火炕的使用在人类的取暖史以及居住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炕植根于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之中,在北方农村地区,火炕习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北方民众与严寒抗争的产物,它在上千年的发展中,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群。
历史沿革
火炕,最为简单的表述即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和被褥,下面有炕道,炕道与烟囱相连,可以烧火取暖。中国关于炕的记载,最早见于《玉篇》:“炕,炙也。”炙,即为火烤。孔颖达为《诗经》注疏:“炕,举也。为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可见,“炕”在此处为一动词,在关中农村地区时常还能听到:把什么东西炕一炕、炕馍片等话语。炕,作为人们取暖的卧具,最早出现于《一切经音义》:“上塌安火曰炕。”
另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女真传》记载:“环屋为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又《大金国志》卷39载:“女真部其居多依山谷,冬极寒,屋才高数尺,独开东南一扉。扉既掩,覆以草绸缪之,穿土床,炽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可见,此时炕的功能已与如今无异,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火炕起源于女真人的重要依据。张国庆《“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根据《新唐书·高丽传》“窭民盛冬作火炕,火以取暖”的记载,认为高句丽人发明了炕,后来逐渐传到中国北部地区。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东北亚地区不断发现早期的取暖设备,尤其在徐水区东黑山遗址中发现:“带火炕的浅地穴房屋11座,火炕用黄褐土筑成,有的烟道上面还残留有铺设的薄石板,遗址中火炕大多为2或3条烟道,宽度大于0.5米,其形式较为完善。两条烟道火炕属西汉中晚期。”中原地区北方火炕遗址的发现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也为火炕起源于中国北方汉族地区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
构成及原理
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火坑的原理是在做饭烧火烟气带余热由热浮力作用下,进入炕体,传热和蓄热于坑体材料,然后经烟囱流出。烟囱的作用很重要,一方面创造热浮力,抽出烟气,另一方面在坑内制造负压,避免烟气渗透于睡房内。灶的效率很重要,一方面提供做饭用热,同时为坑体“留”些余热。坑体本身的设计应该优化蓄热能力和体内烟气流动,增加换热面积。
建炕方法
准备材料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长可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技术活,要盘起一座既保暖,又烧起来非常顺畅的火炕就要准备一些盘炕所需的基本材料,泥(ji 陕西方言,一种用土、麦秸秆和水混合制作而成的土坯)。制作泥垍的木框,是三边固定,一边可以打开。当泥土混合均匀后,将土倒入木框内,反复抹平,以增加其硬度,待其达到一定厚度,再将木框打开,制作下一块泥垍。一般作泥垍时,都会多做十几块,因为有的土炕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泥堆塌陷的状况,人们可以及时拆换。不管什么材料做成的火炕,一般都会三边挨墙剩下的这一边,即为炕边,必须用类似砖块的东西垒起来,为了力求结实,有的家庭使用石砖,有的地方还使用一种叫做砌(陕西方言)的土砖。同样,垀砌的制作也和泥堆一样都需要模具,人们首先要选择一处合适的土源,然后将一块平整的大石放在一旁,将垀砌的模具,置于其上,并在里面撒上草灰或坑灰,以免将做出来的垀砌拆烂。将土倒进模具中,然后用脚踩平再用石锤使劲锤打,待其结实光滑之后,就可以将模具打开,将垀砌搬下来,放在一边的空地上,待其自然风干之后,就可以作为土砖使用了。这是农村地区盘坑所需的最基本的两种材料。
盘炕
盘炕时先在房间的地面上构建一面平台,作为炕的地基,然后沿炕边垒砌炕墙,在四周树立泥填,作为支架,后于这些支架上平铺泥增作为炕面,炕面再用黄泥抹平,烘干或晾干,一铺炕就盘成了。
铺炕
盘好的新炕,为了清洁,要在上面铺炕席,炕席一般是由高粱秸秤、芦苇秸秤篾子编制而成,炕席的特点是平整、透气、光洁、易于擦拭,铺在火炕上既美观、又实用。炕席几乎是中国北方农村家庭中的必备生活品。在炕席上铺褥子,讲究一点的还会先铺上毡子,在褥子上再铺炕单,炕的外沿用很长的一根木条压住坑边,也有用石砖的,为了好看,还会用水泥进行粉饰,偶尔还能看到用瓷砖进行装饰的。
设炕围
在火炕上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值得一提——围子,它是一种在火坑周围的墙上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物件,火炕周围的墙上都会贴一些绘有图画的纸或拼贴的画,有时还绘有动物、植物、花草树木。炕围子,不仅是一种很实用的装饰品,还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衣服与粗糙的墙壁相互接触,使衣物保持清洁。炕围子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人家的思想观念以及喜好,它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如今,由于现代平房的出现,炕围子逐渐变成干净漂亮的瓷砖画,或者易于收拾、打理的壁纸。
流行地区
关中地区民风纯朴,素有“周礼之邦”的美誉,作为古代中国礼乐制度发源地,火炕作为传统的取暖方式,在深受礼制影响的关中农村地区流行,火炕的炕头作为一铺炕最温暖舒适的地方,也一定是家中的长者才能拥有的地方,传统观念中的家长权威,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得到体现。
特点
优势
火炕的使用,满足了不同季节性的要求,也兼顾了起居、夏日就寝、就餐以及交通的作用,另外因冬季天气原因,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常常“猫”在家里,很少外出活动。围在火炕上唠家常的行为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以慰藉和归属感,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因此火炕也是可以提供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缺点
尘土较大,存在卫生问题
由于传统火炕本身的建筑材料都是用泥土做成,不管人们如何打扫,都不能使其彻底摆脱满是尘土的面貌。尤其在一些年轻人看来,他们认为火炕很落后,搭火炕很难、很累,而打理火炕又很麻烦,他们不愿意去学搭火炕的技术,所以了解火炕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也普遍认为传统的火炕没有床干净整洁、舒适方便。
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在农村,每年麦子、玉米收割完毕之后,总能看到人们用架子车去地里拉回大量的麦秸秤和玉米杆,以备冬季烧炕取暖之用。对农村地区的人们来说,柴草容易获得,且经济实惠,也符合多年的传统习惯。如今,大型机械的使用,使得大多数的麦秸杆作为肥料,重新返回到地里,增加了土地的肥力。这反而使得烧火炕的主要柴草出现短缺,再加上冬季大量烧柴草,也使得整个村子出现烟雾笼罩的景象,污染空气,进而损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意义和影响
火炕植根于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劳动与生活之中,在北方农村地区,火炕习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北方民众与严寒抗争的产物,它在上千年的发展中,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群。火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火炕习俗,在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传统的礼,更重要的是寄托着人们对家的感情。火炕习俗依然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脑海里,它是人们传统情结与现代追求的相互交融,它能够持续的存在下去,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合理需要。如今在中国北方,以石油、煤炭为燃料的新式坑床,正逐步代替以树枝、木炭为燃料的老式床进入家家户户。但是火炕是岁月的印证,也是温馨的回忆,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关事件
韩国欲启动火炕申遗工作
据韩联社2014年3月16日报道,韩国国土海洋部表示,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快明年正式启动暖炕申遗工作。同日,韩国《朝鲜日报》也撰文表示,暖炕申遗最大的障碍来自中国。由于中原地区也拥有暖炕文化,因此韩国需抢占先机加快申遗步伐。据悉,暖炕是一种地热采暖技术,与中国北方的火炕技术类似。
中国相关人士回应
该消息一出,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呼吁有关部门应赶紧为火炕技术申请非遗。3月17日,文化部非遗司的工作人员对这一提议表示了否定。因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一定程序的,而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太极、24节气等10多个申请项目在排队。“申遗不等于注册商标或申请专利,”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会按照韩国的节奏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巍也认为,韩国的土地面积小,文化遗产也相对较少,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是韩国热衷申遗的目的;而中国的文化遗产项目比较多,每年在文化部申请国家非遗保护项目的都有几百个。因此在决定何种项目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须有轻重缓急。而类似于火炕的制作技艺,“从全球非遗保护的层面来看,它的重要性还差得比较远”。
中国理性回应问题
申请非遗,始终应以“保护”与“传承”为核心目的。拥有广泛使用人群的火坑,似乎还没惨淡到濒危的地步。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排序与生存境况评估,公众应有自己的清晰判断。而且文化归属始终具备多元性和包容性,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说到底,申遗终究只是一个文化动作,不涉及法律层面的权责界定与专利归属,大可不必太过敏感。公众关注的,应当是那些陷入危境的文化遗存。我们不能总是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架势,对那个形象模糊的“掠夺者”大加鞭挞。申遗也许很重要,也许一点都不重要,这全取决于我们对文化的关心是否纯粹和真诚。
参考资料
故乡的土炕.m.toutiao.com.2022-05-23
东北火炕.今日头条.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