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泽军
丁泽军,男,1961年8月8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籍贯江苏金坛区,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以及物理系的教授和博导。
1978年3月起,丁泽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5年3月,丁泽军留学于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后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导。
丁泽军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物理与表面分析、计算物理与电子显微学、数学物理。2017年,他获得“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1961年8月8日丁泽军生于四川成都,籍贯江苏金坛区。1978年3月,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本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5年3月,丁泽军留学于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从师于志水隆一教授(前国际标准化组织/TC201主席和JSPS-141主席)。获博士学位后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历任讲师(1990-1993)、副教授(1993-1996)、教授(1996-)和博导(1997-)。
1994年至1995年,丁泽军于日本年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研究员。1998年,他在日本大阪大学和日本大阪工业大学进行短期访问,任客座教授。
2010年1月,丁泽军参加了厦门马拉松大赛。10月24日又参加了北京马拉松赛,获得第2413名。2017年,丁泽军获得“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3月,丁泽军课题组制定半导体线宽检测的首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表面物理与表面分析材料的超高压物理实验研究;
纳米尺度电子输运的计算模拟计算物理与电子显微学高压凝聚态物性;
定量表面分析学与电子显微学中的计算模拟;
研究成果
丁泽军长期从事电子束与固体材料和表面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致力于与定量表面分析和微束分析国际标准化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子在材料表面和体内非弹性散射的模型,发展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电子束散射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和程序,并成功地应用于扫描电子显微学、电子探针微分析术、反射电子能量损失谱、定量俄歇电子能谱和X光电子能谱学。在SCI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他引共计450余次,在国际会议上多次作邀请报告。
2020年3月,丁泽军课题组制定半导体线宽检测的首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ISO 21466,这是半导体线宽测量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是半导体检测领域由中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
科研项目
主要专利
主要著作
社会职务
丁泽军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微束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1)、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003)、《电子显微学报》编委(2005)、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2009)、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表面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委员会表面分析分技术委员会主任(2011)、国际标准化组织表面分析技术委员会(ISO/TC201)工作组专家。丁泽军曾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2004-2009)、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表面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4-2010)、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委员会表面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2011)、第二届和第三届中日原子级表征研讨会组委会成员。
参考资料:
主讲课程
丁泽军主讲的课程有《计算物理》等。
人物轶事
丁泽军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计算物理”,因“计算物理”期末考试的高难度,丁泽军也被学生戏称为“杀手”。丁泽军还鼓励学生自荐考题,要求是必须原创,难度要恰当。
个人生活
丁泽军曾多次参加马拉松赛事。2010年10月24日,丁泽军参加北京马拉松赛,正式成绩是4h16'20",列组委会公布男子全程排名是第2413名。在2010年1月2日厦门马拉松大赛的成绩为4h27'36"。2011年,丁泽军已顺利跑完五十个50公里超级马拉松。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862校友奖”项目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2023-11-29
导师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导师门户系统.2023-11-19
我校多名教师荣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3-11-30
杀手丁泽军,挥刀不容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2023-11-29
我院丁泽军课题组制定半导体线宽检测的首个ISO国际标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泽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11-29
学习创新主动,气氛自由轻松——记“瀚海航塔”评选十佳教师丁泽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23-11-30
任职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11-04
【中国科学报】“杀手”的“神课”.中国科学院.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