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眼角颊木虱

龙眼角颊木虱

龙眼角颊木虱属同属石蝇木虱科,该木虱还是龙眼鬼帚病病原的传毒昆虫之一。

简介

学名:Cormegen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属同属翅目木虱科。

龙眼角颊木虱是一种新的重要龙眼害虫,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地广西龙眼产区发生普扁,局部龙眼园受害严重。成虫在龙眼新梢顶芽、幼叶和花穗嫩茎上刺吸为害。若虫在嫩芽幼叶背面刺吸汁液,致使受害部下陷呈钉状,叶面突起,若虫即藏身在凹穴中。虫口密度大时,叶面布满小突起,叶片变小,皱缩,淡黄色,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和新梢抽发,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此外,该木虱还是龙眼鬼帚病病原的传毒昆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5-2.6毫米,雄虫体长2.0-2.1毫米。体背黑色,腹部黄色。头部短宽、黑色,头顶中部膨凸,颊锥发达,向前侧方平伸。触角第1、2节和末端两节黑色,其余节为黄色,但第3、7节的端部1/3为黑色;触角末端有褐色刚毛一对。前胸侧板上端黑色,其余为黄色;中胸大且除凸。足黄色。前足胫端和跗节黑褐色,爪黑色;后足胫节基部无距,端部有黄褐色粗长刺,基跗节有一对爪状黑刺。翅透明,前翅具明显的"K"形的黑色条纹,后翅稍短,狭条形,无黑色条纹。腹部锥形粗壮,背板黑色,两侧自下缘起至腹板为黄色。

卵:长椭圆形,前端尖细似一根长丝并延伸呈弧状弯曲,后端膨大圆钝,腹面扁平,有一短柄突起。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近孵化时黄黑色。

若虫:共5龄,复眼红色,体周缘有分泌管,能分泌玻璃丝状物。1、2龄若虫体长椭圆形,淡黄色;3龄若虫体椭圆形,红黄色,翅芽显露,周缘有蜡丝;4、5龄若虫体椭圆形,扁平,黄色,翅芽明显膨大且重叠,体背显出褐色斑纹。

生活习性

龙眼角颊木虱在福建神州一年发生3-5代,在广东广州一年发生7代;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每年发生7代以上,以若虫在被害叶的钉状孔穴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期。成虫在白天羽化,上午羽化最多,羽化后成虫在嫩梢上栖息约1天后开始交尾,交尾后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在嫩叶背、新梢、顶芽、嫩叶柄、花穗枝梗等处,以嫩叶背和嫩梢枝梗上着卵最多,已转绿的幼叶着卵极少。每雌虫一生产卵多的达100余粒,少的也有20粒左右。卵历期,春季8-9天,夏季5-6天。初孵若虫在幼叶背爬行,选择适合部位吸取肉汁液,2-3天后受害部位叶面上突,叶背凹陷,形成钉状孔穴;若虫一生在孔穴内生活,直到羽化前才爬出孔穴外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常在新梢上的嫩芽、幼叶栖息取食,取食时头端下俯,腹端上翘;一般白天午间较高温时较活跃,遇惊动能起跳作短距离飞翔;雌虫寿命4-8天,雄虫3-6天。

成虫、卵和若虫一年中发生5个高峰期,各期均与龙眼抽发新梢期相遇,但以春梢期虫口密度最高,夏梢、夏延秋梢和二次秋梢虫口密度较低,冬期气温较高的年份,部分若虫羽化为成虫,为害冬梢。龙眼品种中的广眼、青壳石等品种受此木虱为害重,而储良、大乌圆、黄壳石硖受为害相对较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使新梢抽发整齐,嫩叶转绿快,减轻为害。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的复叶,并集中毁灭,适期疏梢、控制冬梢等,减少虫源基数。

(2)药剂防治:原则上对春梢要抓好越冬代若虫和成虫的防治,对夏、秋梢酌情用药挑治。一般在越冬代若虫活动取食期,各代成虫产卵盛期:若虫盛孵期选用下列药剂进行喷洒:卵期喷撒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2000-2500倍液,以防卵粒孵出若虫为害嫩叶;若虫期喷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优乐得(或扑虱灵、扑虱蚜、大功臣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以防若虫羽化为成虫扩散为害和传播龙眼鬼帚病。喷布其他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效果也很好。

(3)生物防治:已知龙眼角颊木虱若虫期的天敌有粉蛉和姬蜂科的一种,对本种木虱发生为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