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达仁

王达仁

王达仁(1906年-1932年),出生于今横埠乡杨茂冲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王梧岗是清末的秀才,父亲王鉴如是一位有名的塾师。王达仁从小聪明好学,受父亲的教育,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对新文化产生热爱。在外祖父去世时,他用白话文写祭文,遭到道学先生的指责,被谓为“离经叛道,玷辱斯文”。

人物简介

父王鉴如,是位有名的塾师,他幼年随父就读,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嗣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对新文化产生爱好。外祖父去世,他用白话文写祭文,当即遭到满口“之、乎、者、也”的道学先生的指责,谓其“离经叛道,玷辱斯文!”甚至当面向鉴如提出非议。

主要经历

民国11年(1922年),达仁到安庆成德中学读书,既用心学习功课,又非常关心时事,对现实极为不满。民国13年,他写了一首《咏怀》诗:“平生作事义为先,不爱功名不爱钱。他日若能遂我愿,誓将热血溅山川。”当时,北伐军节节胜利,安庆市人民欢迎国民革命军。达仁决心到武汉市参加革命军,由于结伴相约时间差误和交通阻隔,不得不滞留下来。

民国17年,达仁在安庆成德中学继续读书。是年9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以反蒋为内容的“反程勉学潮”兴起,达仁积极投入其中,领导成德中学同学参加游行示威。学潮失败后,达仁未等毕业就结束学生生活,年底,由吴克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里,达仁不畏艰难险阻,奔走大江南北。先是以贵池大同圩五步沟为基地,建立中共五步沟支部,并创办了一所小学和一所农民夜校。他除给学生上文化课外,还利用时机宣传革命道理。另外,又组织农民协会,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并吸收一些斗争性强的贫苦农民和知识青年入党。同时,以学习武术为名,请来了桐城东乡(今枞阳县白云、陈湖一带)有名武术教师章仙芝、王光前等人,组织一些青壮年佃农学习武艺,为武装斗争做好准备。达仁曾领导数千群众包围地主合营的大同圩公司,迫使地主阶级对佃户作出某些让步,使数万户佃农获得永佃权。在斗争中,党组织由1个支部发展为3个支部,加上梅埂支部,便成立了中共梅埂区委。达仁为梅埂区委负责人之一。

民国20年5月,上级调达仁任新桐县委委员,分管组织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运动会书记。这时,化名小祥。他回乡不久,就建立起杨茂冲支部,并成立了1个农会。民国21、22年期间,桐庐县一带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而杨茂冲支部始终保持下来。民国20年夏,桐城市地区洪水成灾,达仁根据贫苦农民的要求提出“荒年不交租、不还债”,发动群众向富户借钱借粮,由于众怒难犯,富户作出一些让步,斗争取得胜利。同年9月间,达仁受中共新桐城县委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去工作。到苏区的行期,达仁择定在中秋节。当天,他的父母由老洲头赶回,下午目送他走出了杨茂冲。当天夜里,达仁宿在潘家嘴,他写了4首律待,题名《壮行篇》 。其中有句云:“今日中秋节,妻儿渡水还。非因难话别,不忍看婵娟。天上一轮满,人间几户圆?且将无限恨,谱作壮行篇。”

达仁进入苏区四五个月,曾给他的堂兄王光莹和弟弟王达勇写信,说是这趟“生意”做得很好,很有“利润”,叫亲人们不要挂念。

1932年秋,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达仁在金寨县英勇牺牲,时年27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