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症
玉米生理病害是玉米产区常见的病害。引起玉米生理失调的原因多,主要是由营养物质氨、磷、钾或微量元素供应缺乏,或受环境因(如气温、水分)等的影响,特别在大面积上表现植株普遍发病,造成减产。
症状
缺氮
中后期叶片由下而上发黄,先从叶尖开始,然后沿中脉向叶基延伸,形成一个“V”字形黄化部分,边缘仍为绿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果穗小,顶部子粒不充实。
缺磷
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植株矮化,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缺钾
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节间缩短,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缺镁
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甚至枯死,全株叶脉间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缺锌
白苗、死叶,有“白花叶病”之称。叶片具浅白条纹,逐渐扩展,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缺硫
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
缺铁
上部叶片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心叶症状重,严重时心叶不出,生育延迟,甚至不能抽穗。
缺硼
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逐渐融合成白色条纹,幼叶展开困难,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不能抽雄及吐丝。
缺钙
叶缘白色斑纹并有锯齿状不规则横向开裂,顶叶卷呈“弓”状,叶片粘连,不能正常伸展。
缺锰
幼叶脉间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
病因
缺氮
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缺磷
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缺氧
缺钾
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缺镁
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
缺锌
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缺硫
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缺铁
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缺硼
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缺钙
是因为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mg/kg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缺锰
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被淋失。生产上施用石灰过量也易引发缺锰。
3、玉米缺素症有什么发病规律?
玉米生长中后期干旱或大雨后淹水,土壤沙质,缺少有机肥,或土壤板结,根系生长受阻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4、怎样防治玉米缺素症?[图4]玉米缺镁
一是施足基肥,生长地肥料足,可重点施拔节抽雄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后7天喷施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改善植株营养;二是雨后开沟排水,干旱后及时浇水、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按照症状补足却乏元素。
防治方法
(1)根据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验结果及缺素症状表现进行正确诊断。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对玉米按量补施所缺肥素。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①亩产高于500kg的地块,亩施尿素35-38kg、重过磷酸钙20-23kg。亩产400-500kg的地块,亩施尿素25-35kg、重过磷酸钙17-20kg。亩产300-400kg的地块,亩施尿素17-24kg、重过磷酸钙12-17kg。亩产400kg以上的地块,每亩还应增施硫酸钾12-16kg。②玉米生长后期氮磷钾养分不足时,可于灌浆期亩用尿素1kg、磷酸氢二钾0.1kg(或过磷酸钙1-1.5kg浸泡24小时后滤出清液、氯化钾或硫酸钾0.5kg),兑水50-60kg喷雾。当发现有缺乏微量元素症状时,可用相应的微肥按0.2%的浓度喷雾(硼肥浓度为0.1%)。每7-10天喷施一次,喷施时间晴天效果较好,若遇烈日应在下午3时后喷施。阴雨天气应在雨后叶片稍干后喷施。注意肥液要随配随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