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
丹麦电影的历史见证了艺术与工业的双重发展轨迹,历经艺术的兴衰与经济的成长。如果按时间划分,丹麦电影可分为四个阶段:1896年至1930年的默片时期,1930年至1960年的古典时期,1960年至1990年的现代时期,以及1990年以来的国际化突破时期。在这几个鲜明的时代背景下,丹麦电影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国内外的成功。
历史沿革
早期
丹麦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宫廷摄影师拍摄的新闻短片。1906年,O.奥尔森在哥本哈根创立了北欧电影公司,标志着丹麦电影制作的开端。此后,公司主要制作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如《茶花女》(1907)、《威廉·退尔》(1908)、《哈姆雷特》(1910)等。这一时期的丹麦电影公司在剧情和喜剧片方面有所尝试,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如A.林德的《未婚妻市场》(1910)、R.狄尼森的《四个魔鬼》(1911)、A.布洛姆的《狱门之旁》(1911)、《大西洋号》(1913)和F.霍尔格-麦德森的《福音书的作者》(1914)。丹麦电影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内,还辐射到了其他国家的电影艺术发展中。此外,还有多位杰出的电影演员,如V.普西兰德、C.维特邦托彼丹、E.弗列里赫、C.维特、O.封斯、B.南森等人。
30年代
随着有声电影的到来,丹麦电影艺术进入了衰退期。G.肖纳沃伊特的《爱斯基摩人》(1930)是第一部丹麦有声电影。整个30年代,几乎没有产生重要作品。这一时期,根据丹麦戏剧和散文改编的电影,如《维尔皮的牧师》(1931)、《教堂和风琴》(1932)等,虽有文学基础,但未能打动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电影反映了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如本杰明·克里斯滕森的《离婚者的子女》(1939)、《孩子》(1940),B.易普森和L.劳里春(小)的《迷途的姑娘》(1942),以及J.雅各布森的《八个协定》(1942)。1943年,德莱叶卡尔西奥多的《愤怒的日子》批判了法西斯主义的残酷行为。此外,还有一些隐晦的政治寓言式纪录片,如《你的自由受到威胁》(1946),以及根据M.A.尼克索小说改编的《蒂特──人的女儿》(1946),讲述了善良女孩的悲惨命运。还有几部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困境的影片,如A.汉宁·强森的《世界只有巴尔一人》(1949)和《处在两个世界的巴夫》(1959),以及J.雅各布森的《士兵和珍妮》(1947)。
战后
战后,丹麦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影工作者通过电影艺术记录了丹麦的抵抗运动,如J.雅各布森的《看不见的军队》(1945)、《三年以后》(1948)、《陌生人敲门》(1959),B.易普森和L.劳里春(小)的《大地将变成红色》(1945),E.狄莫尔特的《最后的冬天》(1960),以及B.克利斯登森的纪录片《你的自由受到威胁》(1946)。汉宁·强森夫妇根据M.A.尼克索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蒂特──人的女儿》(1946),以及讲述资本主义社会儿童和青少年遭遇的影片,如A.汉宁·强森的《世界只有巴尔一人》(1949)和《处在两个世界的巴夫》(1959),J.雅各布森的《士兵和珍妮》(1947)。1955年,C.T.卡尔·德莱叶根据K.蒙克的神话剧拍摄了涉及宗教问题的影片《言词》。
50年代
G.阿克塞尔导演的《永远处在惊慌中》(1955)、《多余的女人》(1956)、《一切为了叶莲娜》(1958)等影片聚焦工薪阶层的生活。他的讽刺喜剧《黄金和绿草地》批评了丹麦经济和精神生活的美国化倾向。O.帕尔斯博的《施密特一家》(1951)则辛辣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阴暗面。
60年代
60年代,丹麦电影界涌现出一批新导演和编剧,他们致力于采用新的艺术手法拍摄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被称为“丹麦新浪潮”。H.卡尔森的《抉择》(1962)揭露了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我们怎么办?》(1964)描写了丹麦抵抗运动参与者的处境。他的《饥饿》(1966)根据挪威作家K.汉姆生的作品改编,在国际上取得成功。P.克犹吕利夫·施密特的《周末》(1962)等影片揭示了全民福利社会道德的本质问题。G.阿克塞尔的《红袍》(1967)重现了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传说故事。喜剧片方面,E.巴林格的《信仰,希望和魔法》(1960)、《可爱的家庭》(1962)和《弗列迪,你先打》(1965)均获成功。1964年,C.T.卡尔·德莱叶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日特鲁德》。
70年代及之后
70年代的丹麦电影大多属于商业性质,但仍有许多新导演对社会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如C.B.托姆森的《亲爱的伊列娜》(1970),H.卡尔森的《应该懂音乐》(1972)和《好像有人发奖》(1978),H.斯坦格鲁普的《危险的接吻》(1973)等,这些影片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价值观问题。政治电影如《警察》(1976)、《谁杀害谁?》(1978)、《狙击手》(1971)等,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危机。此外,还有结合社会政治主题的侦探片或惊险片,如《19只红玫瑰》(1974)、《相貌相同者》(1976)、《钱袋或生命》(1982)等。这一时期,改编自本国文学作品的影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包括《失踪的官吏》(1971)、《大地是平坦的》(1977)、《山上的耶柏》(1981)、《男爵》(1978)。这一时期的代表演员有E.奥里格、G.涅尔毕尤、F.海尔姆特、O.斯普洛格尤、L.海尔茨,P.本格尔、N.克里斯登森、K.奥列森。1981年,丹麦共有16家电影公司和若干独立制片人从事电影制作。
参考资料
让人大开眼界的10部丹麦电影 .个人图书馆.2024-11-05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一场找回自我的救赎.北青网.2024-11-05
10部丹麦电影,带你沉浸式体验北欧风情.网易.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