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纪念馆
尹湛纳希(1837-1892),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出生于原内蒙古自治区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中心府村)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军官家里。是蒙古族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诗人和画家,尹湛纳希是成吉思汗之二十八代后裔。
纪念人物
尹湛纳希(1837-1892),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出生于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辽宁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中心府村)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军官家里。是蒙古族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诗人和画家。
尹湛纳希是成吉思汗之二十八代后裔。他的父亲旺亲巴勒是土默特右旗王府协理台吉,杰出的爱国将领,曾奉命统领本旗蒙古兵亲赴渤海国海防前线,在抗英斗争中立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旺亲巴勒酷爱藏书,府内藏书颇丰。他致力研究蒙古族历史。尹湛纳希弟兄8人,排行第7。大哥古拉兰萨、五哥贡纳楚克和六哥蒿威丹忠秉承家学遗风,埋头读书,钻研文史,互相砥砺,投身创作。他们都精通蒙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各自创作了大量的蒙汉语文学作品,将蒙古族书面文学创作推上了一个崭新阶段。其中尹湛纳希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天资歧嶷,幼年从师塾学会了蒙、汉、藏、满和梵文。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并擅于琴棋书画,骑马射箭。
尹湛纳希生活的时代,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宁,清廷更加腐败无能,列强入侵中国,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极端苦难之中。尹湛纳希30岁后,家道中落,妻子病故,孩子夭折,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尹湛纳希不仅没有迷恋贵族的悠闲生活,相反以坚强的意志开始了创作生涯。1891年,因"金丹道"教会作乱,忠信府被火焚烧,尹湛纳希携家小逃亡锦州市,次年2月,在锦州药王庙病故,终年55岁。
创作作品
在20余年中,他续写了他父亲未完成的长篇巨著《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他以巨大的精力和高度的热情,描绘了成吉思汗及蒙古军队的英雄业绩,成功地再现了成吉思汗和蒙古族许多战将的英雄形象。将一代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以纪实与传说相结合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外,尹湛纳希的《一层楼》、《泣红亭》和《红云泪》等长篇小说,艺术成就很高,语言丰富多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曲折多变,结构庞大细密。这两部作品通过对蒙古封建贵族家庭生活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大胆揭露和无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暴政和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真实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反封建民主主义思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祖国和蒙古族的赤诚热爱。他的这些文学作品,在国内国际文坛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诗词、杂文和绘画,将汉文《红楼梦》、《中庸》和《纲鉴通目》翻译成蒙古文。他的作品集蒙古族南北地区方言之大成。他为研究蒙古族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曾遍访过蒙古地方的名师、学者、高僧和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他的作品饱含着生动鲜活的古代文言和蒙古族民间语言。这既发扬了蒙古族文学语言的特长,也使蒙古族文学语言焕发了新的光彩。他翻译的汉族古典名著,在忠于汉文原文的基础上,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蒙古语来表达。因他懂得五种语言,在语言的运用和选择上,显得从容不迫和富有见地。
他创作的很多诗歌、杂文,将汉文古典诗歌的形式运用到蒙文诗歌的创作中去,写出了清新流利、生动感人的蒙文五言和七言绝句。现存的《早年诗稿》是尹湛纳希最早的诗作。他还进行杂文创作,如《石枕的批评》、《龙文鞭影》、《释者的虚伪》、《勿忘祖先》等著名杂文。其杂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评论古人、结合现实,揭露黑暗社会;讽刺不读史书不懂历史的王公贵族,强调蒙古族应学习民族史的重要性;揭露一切伪君子的虚伪;评论三教九流各种思想。
社会评价
尹湛纳希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成为蒙古族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和画家,对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尹湛纳希的作品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许多著作曾先后被译为汉、日、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许多国家如苏联、美国、蒙古、日本、英国、德国、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有的还写出了高水平的论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