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凤鹛
白腹凤(学名:Erpornis zantholeuca),又名绿凤鹛,是莺雀科、绿凤鹛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整个上体从头到尾包括两翅表面淡黄绿色,羽冠短但较明显,额和头顶具黑色羽轴纹,有的羽干纹不明显,眼先、眼周和耳羽灰白色,小翼羽灰褐色,两翅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与背同色,其余覆羽和飞羽外翻与背同色,颊和下体灰白色。
虹膜褐色或红褐色,上嘴浅褐色或肉褐色,下嘴浅肉色,脚肉黄色。
在中国的3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华南亚种上下体羽较暗;海南亚种体型较指名亚种小,翅长为58-65毫米(雄性),56-61毫米(雌性);而指名亚种翅长为65-69毫米(雄性),64-67毫米(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与河谷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与次生林中,也栖息于混交林和针叶林及其林缘疏林灌丛。
生活习性
白腹凤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也集成3-5只的小群,有时也和其他小鸟混群。多活动在林下高的灌木顶枝或小树树冠层,有时也在高的乔木顶枝间跳跃。性活泼,行动敏捷,不似其他凤鹛善呜叫。活动时较为安静,间或发出低沉的“嗯、 嗯”声。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蚂蚁等昆虫为食。
分布范围
白腹凤鹛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文莱、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邦、锡金王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泸水市、腾冲市、盈江县、芒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南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南部勐养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绿春县、东南部蒙自市、马关县,贵州省南部兴义市、册亨县、惠水,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海南岛和台湾等地。
繁殖方式
白腹凤鹛的繁殖期为4-6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巢主要由细草茎、草叶、草根、纤维等材料构成。巢呈杯状或吊篮状,多悬吊于乔木水平侧枝末梢细的枝权上或灌木与竹枝上,距地一般不高。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偶见乳白色,其上被有淡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19毫米×12-14毫米。
保护现状
白腹凤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种群规模估计在中国大约为10,000-100,000个繁殖对,在大约10,000个左右。中国台湾有100,000对繁殖对。
亚种分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