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
簪花,又称戴花,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花朵戴在头上,用以衬托佩戴者的美好形象。
簪花始于汉朝,是古代女子为了吸引男性而出现的。唐朝时,出现了有关于男子簪花的记载,并在宋朝达到了鼎盛高峰。簪花者以茱萸、石榴花、梅花等时令鲜花插在发髻、鬓边、衣带或胸前作为装饰或礼仪的一种风俗。并因此诞生了以簪花为题材的诗歌和绘画等艺术作品。
2008年,福建泉州埔簪花围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
簪花的现象在汉朝已有出现。考古材料表明,东汉蜀地和南越国地区的妇女已流行簪花。如成都扬子山墓中出土的女俑,发髻上插一大菊花,菊花旁还有数朵小花。六朝时期,女性簪花就已经成为风尚,在史书及诗句中都有记载描述。
不仅女性簪花,男子簪花在唐朝也有了明确的记载,多与礼制有关。唐朝皇帝有为大臣赐花的先例,赐花种类会与官员品阶相关。唐朝的簪花还涉及民俗节日,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了解唐朝节日期间的簪花习俗。
北宋时期,男子簪花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自然的行为,延续唐代的簪花传统,相关的礼制也更加成熟。文人雅士借簪花抒发情怀,宋朝王室大力提倡簪花,民间簪花也很流行,此时的男子簪花已达到了鼎盛。明朝,在朱元璋 “衣冠如唐制”诏令下, 唐宋男子簪花习俗亦被逐渐承袭了下来,但盛行程度似乎已经不如宋朝,明代朝有关簪花的记载主要是在重要节日、婚嫁喜事和其它生活休闲等社会生活中。
起源
汉代女子为了得到男子的爱慕,佩戴芳香花草以增添自己的艳丽而吸引男性,逐渐演变为簪花。
方式与种类
茱萸、石榴花、梅花、兰花、菊花、桃花、莲花、芍药、牡丹等都是常见种类。女子簪花有插一朵也有数朵的,主要插在发髻、鬓边、衣带或胸前;男子簪花通常用时令鲜花或金银等制成假花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作为装饰或礼仪的一种风俗。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六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如谢朓《杂咏镜台》“照粉拂红妆,插花理云发”与何逊《照水联句》“插花行理鬓,迁延去复归”,写的是女子对镜插花;萧纲《照流看落钗》“流摇妆影坏,叙落鬓花空‘’,说插在鬓边的花掉了;汤僧济《咏谍并得金钗诗》“摘花还自插,照并还自怜”,说的是女子照并插花;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头插茱萸登高的习俗。
绘画作品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作者周昉,描绘的是春日阳光下几位贵妇发髻簪花去赏花游园的场景。此外还有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杨慎簪花图》,描绘的明朝士大夫杨升庵被贬官,头上簪花却神态忧郁的画面。
民俗文化
中国农历的正月二十九是妈祖巡香日,位于福建泉州蟳埔社区的女性都会头戴“簪花围”,装扮好自己,添香巡游。簪好花后,头上的花冠直径一尺左右,各色鲜花在头发上紧挨着,非常美丽。蟳埔女习俗中就以头戴“簪花围”作为主要习俗,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南宋专栏】全民戴花风俗——南宋簪花.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8
蟳埔女习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4
一场“缠花发簪”活动何以吸引20余人参加?国潮国风走红“朋友圈”.杭州日报.2023-11-08
这些簪花女子,从唐朝游春至今.齐鲁壹点.2023-11-08
穿越宋元·知行泉州丨蟳埔簪花火爆,背后是渔家女对幸福的追求.澎湃新闻.2023-11-08
茱萸”果红的季节,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澎湃新闻.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