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村
梁家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24′,北纬36°46′,东与方里村为邻,西与大、小滩村相接,南靠黄海,北与乳山市横山后村隔山相望。原属大辛家镇,2000年12月大辛家镇撤销后,隶属留格庄镇。西距镇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距市政府驻地25公里。全村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番薯、花生、蔬菜、苹果、梨等。2002年,全村有713户,1900人。有王、梁、孙、隋、于、辛、刘、任、庄、李、程、姜等姓,均为汉族。梁家村集体拥有土地2700亩,海滩1000亩,虾池1000亩,林业育苗300亩。该村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威海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先进集体、威海市科普示范村、荣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成市安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梁家村过去曾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民心涣散的落后村,1999年欠外债140多万元。梁忠义同志当选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与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敬业奉献,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强村富民。
经济
梁家村按照“工、农、渔”三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经济增长的三大亮点。一是发挥临海优势,将1000多亩滩涂虾池和参池进行资源整合,由原来的集体管理变为对外承包,增加集体收入130多万元。二是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扩大针织加工规模,盘活闲置房屋500平方米发展针织加工业;同时扩大特种动物养殖规模,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殖小区,养殖户达到40户,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1万只。三是搞好林业育苗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引进林业育苗新品种,栽植黑松、塔松、女贞等树木20万株,每年苗木收入20万元;栽植速生杨2万余株,预计三年后能创收600万元以上。四是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传统农业焕发生机。梁家村近年来分别从外地农科所、种子公司等科研部门引进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新品种12个,不断使本村2700多亩耕地平均亩增产100多斤,还加快周边地区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莱阳花生研究所还在梁家村建立省级花生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民生
为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梁家村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110栋两户一体的别墅楼,投资6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综合楼,对购楼者村集体每户补贴1万元。2008年计划投资350万元建设20栋别墅楼和3000平方米综合楼。实施 “四化中国一汽”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围绕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加大村容村貌整治。村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村内路、出村路道路两旁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万多株;投资40万元在村中建设公园一处;村主街道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成立了老年环境卫生整治管理队,负责村子的绿化、美化、卫生清扫、街道整治和垃圾清理。让村庄真正美起来、亮起来。梁家村在稳步推进村容整治的同时,重点抓好沼气工程的建设,重点推广循环节约型经济,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集体继续为上沼气的群众每户补贴700元,在已建成50户的基础上,年内还可完成50户沼气建设,小区新建别墅楼全部进行沼气厕所一体改建。另外,村里2008年计划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占地3000平方米公园,满足群众娱乐休闲的需要;另外投资22万硬化4500平方米街道。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把切实解决群众的难事放在首位,重点解决群众的“养老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对70周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老党员每年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了电视、棋牌、图书等文化娱乐设施;村里还投资15万元修建了两处健身场所,安装了25台(套)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娱乐健身需求。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村集体每年都拿出4万元专项资金对群众的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全额补贴,并投资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中心卫生室。为解决上学难问题,集体投资20万元,购置了学生专用车,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另外村里还统一印制《梁家村志》,进一步凝聚人心,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为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村内设立了农资超市、日用杂品超市、糖酒百货超市和便民集市。逢年过节,村里还为每位村民发放鱼、大米等福利,让每位村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加强民主管理,夯实政治基础。按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决策、干部任期目标承诺责任制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整理村规民约。全村 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的大好局面。梁家村两委一班人决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个发展”思路,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美好家园。
社会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梁家小学,王子洪等教师任教。1948年,成立梁家完小。1969年,村集体投资3万元,新建校舍,学生住进宽敞明亮的教室。1975年,教师16人,学生达400余人。之后,学校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1人,其中有2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人均粮食550公斤,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400辆、摩托车260辆、电话430部、彩电540台、电冰箱200台、洗衣机4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仅为5平方米。1978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2002年,村民全部住上宽敞明亮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后又建起幼儿园等福利设施。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村购买16mm电影放映机,自放电影。1982年,村集体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5年,村安装了闭路电视。2000年,一次性安装程控电话400多部,成为电话村。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刘学春在南庄镇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0年,发展党员8名,并成立党支部,刘学春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全村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40余人,随军南下作战。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22名。2002年,全村有党员77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学春、张凤兰、孙宝忠、王焕芝、刘京松、孙宝胜、王德云、王永坤、王同德、隋书龄、王悦松、隋书龙。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孙宝忠、孙宝胜、王焕芝、王悦芝、王永伸、王志彬、王同德、梁德仁、隋宝福、隋宝龙、王少江。1999年4月,隋宝龙当选为首任村民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10月,王少江当选村委主任。
参考资料
梁家村介绍.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留格庄镇梁家村资料简介.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