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挖耳

金挖耳

金挖耳(拉丁学名:Carpesium divaricatum)为菊科天名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华东、华中地区、西南、华南、东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于路旁或山坡灌丛中。因头状花序下垂,其形态类似挖耳勺,故名金挖耳。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金挖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毛。茎直立,质略硬,有槽。初时较密,后渐稀疏,中部以上分枝,枝通常近平展。叶互生;茎下部叶大,卵状长圆形,长可达15厘米,宽6厘米,边缘有不整齐锯齿;基生叶柄与叶等长;基叶于开花前凋萎,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稍呈心形,有时呈阔楔形,边缘具粗大具胼胝尖的牙齿,上面深绿色,被具球状膨大基部的柔毛,老时脱落稀疏而留下膨大的基部,叶面稍粗糙,下面淡绿色,被白色短柔毛并杂以疏长柔毛,沿中肋较密;叶柄较叶片短或近等长,与叶片连接处有狭翅,下部无翅;中部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柄较短,无翅,上部叶渐变小,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端渐狭,几无柄。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或分枝的顶端,下垂,径约10~16毫米;具花序梗,苞叶3-5枚,披针形至椭圆形,基部宽,上部稍收缩,长5-6毫米,直径6-10毫米,苞片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向内逐层增长),广卵形,干膜质或先端稍带草质,背面被柔毛,中层狭长椭圆形,干膜质,先端钝,内层条形。其中2枚较大,较总苞长2-5倍,密被柔毛和腺点。总苞卵圆形,外层苞片长披针形,内层苞片膜质,椭圆状披针形;全部管状花,黄色,外围数层为雌性花,中央为两性花雌花狭筒状,长1.5-2毫米,冠檐4-5齿裂,两性花筒状,长3-3.5毫米,向上稍宽,冠檐5齿裂,筒部在放大镜下可见极少数柔毛。瘦果细长,无冠毛,长3-3.5毫米。花期秋季。

分布范围

金挖耳产于中国华东、华南、华中地区、西南和东北等地,在日本、朝鲜有分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