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杀手

杀手

《杀手》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

《杀手》讲述了两个杀手受人雇佣来到一家小餐馆,一边捆绑伙计厨师,一边等待拳击手的出现,谋杀计划却因拳击手没来而告失败。小伙计尼克赶到拳击手的小公寓去通风报信,却见拳击手对即将面临的杀身之祸无动于衷,等待束手就擒。备感震惊的尼克回到餐馆,决意离开这个城市。

海明威的《杀手》是一篇耐人寻味、含义深刻的故事,从其结构形式和思想主题上来考察,都是一篇完美无缺的短篇小说典范。因其高超的叙述艺术与浓厚的戏剧性,作品频繁地被收录到各种文学读本,并三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时还不停地受到文学研究者和批评界的关注。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一座叫萨米特的小镇。一天傍晚,两个杀手艾尔和麦克斯走进f亨利快餐店,准备枪杀一位常来此店吃饭的顾客,拳击手奥尔·安德烈森。他们把店里唯一的厨师萨姆和小伙计尼克·亚当斯绑在厨房里,让另一个伙计乔治打发来吃饭的顾客,等待着目标的到来,不巧的是那位常客没有来。匪徒离开后,尼克立刻去通知那位处境危险的拳击手,却意外发现他早已知道此事,但并不准备采取任何行动。

创作背景

《杀手》发表于1927年,也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作的作品之一,同样流露出了迷惘的情感。迷惘的一代原意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杀害的年轻人和幸存下来但在精神上和道德上处于游离状况的年轻人,而在文学史上是指表现迷惘一代生存下来的情感的美国小说家,其中海明威是这一作家群的领头羊。所谓迷惘,其实是指战后的一种幻灭的情绪,即对人们生存状况不理想所表现出的忧虑,是作家对战争、暴力和死亡威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强烈反应。

《杀手》的故事发生在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叫山峰的小镇。其实该小镇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生活的社会与时代的缩影和真实描写。在20世纪初期的芝加哥,处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海明威以山峰小镇为背景再现了现实的真实性。

角色介绍

尼克

尼克是快餐店的侍者,但他与乔治比起来却显得稚嫩。在杀手走后,尼克骂了一句“他妈的”来消消气,他对杀手往他嘴里塞毛巾的行为感到气愤,其实这个时候他还完全不知道杀手的身份和意图。等到乔治说明情况并让他去奥利·安德森家走一趟时,尼克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一个简单但果断的“好”字将他单纯而善良的个性勾勒出来。尼克在劝说无果后回到快餐店,向乔治抱怨“是件很糟糕的事”,说明奥利·安德森将要被谋杀却毫无办法的情况已经进入了他的情感层面。尼克年少而不谙世事,所以在发现“邪恶”之后无法适应这种状况。这也无可厚非,但尼克无法坦然面对而决意出走则凸显了他稍显幼稚固执却又富有同情心的个性特征。

奥利·安德森

奥利·安德森是瑞典人,曾经是职业拳击手。从尼克与他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他的个性特征。他对于尼克的关切之语基本都是给予否定的回答,他拒绝了尼克的帮助并表示自己无法解决只有面对。从尼克进入房问到离开,奥利·安德森都躺在床上,“眼睛望着墙壁”,这在常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事情其实是在意料之中。为了躲避追杀,他“东奔西跑”,也许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样就将自己和社会生活割裂开来;另外,他在逃亡过程中也感到了“无力”,他的大块头和他的虚弱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尼克走后,奥利·安德森将直面即将到来的灾难,他没有像尼克一样采取行动来抗拒邪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尼克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式英雄”—他用行动来对抗不可抗拒、无法逃避的灾难。

萨姆

海明威对黑人厨师萨姆的描写并不多,但很精练,主要也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从他在乔治给他松绑后先“摸摸嘴角”,然后问:“他们都走了尹也许是由于惊恐和被毛巾塞住嘴巴而带来的疼痛,萨姆说:“我不喜欢这事,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到他极力反对乔治和尼克与杀人目标有任何牵扯,从“我”出发,从“喜欢”和“不喜欢”出发,萨姆胆小谨慎而又自我的一面跃然纸上。萨姆是黑人,在白人的快餐店里做厨师,也许这对他来说是体面的工作了,如果一旦插手白人世界的谋杀事件,也许工作不保、性命堪忧。另外,在种族歧视下的美国社会,黑人无法同白人一样享有人权。因此,萨姆不想也不敢去通知奥利有人要追杀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保罗·乔治

乔治不是一个唯命是从的懦夫,他聪明、富有同情心,暴徒命令他把黑人厨师叫进来时,他未俯首贴耳地去执行,一再追问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他早已意识到这两个陌生人到那,不是为了就餐,因此他察言观色,想知道他们的意图。后来当他知道两个暴徒要趁安德森六点钟来饭店吃饭的机会把他杀死时,他心急如焚,可作者未直接描写他的内心世界。读者可以从作者在叙述中三次谈到乔治“看钟”的行为而懂得他的那种既担心又恐惧的心理。他担心的是安德森的安危,如果时针一指到六点钟,安德森出现在饭店,那他将遭到暗算;恐惧的是当那可怕的时刻一到,他自己或者是枪杀事件的目击者,或者是他本人也成为枪杀事件的牺牲品。他“看了看钟”,他盼望时针慢慢走,推迟即将发生的可伯事件,他“看了看钟”,他期望安德森不要来到饭店,避免一场枪杀事件;他“看了看钟”,他希望时钟快快走,早点结束那令人窒息的气氛。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安德瑞生在面临死亡时拒绝采取行动,自愿处于一种被动和宿命论的状况,安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因为他已经知道任何行动都是无用的,这体现了欧内斯特·海明威一贯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不幸时的一种虚无主义主题。正如克里斯·西曼斯基指出:“《杀手》包含一系列海明威关于人类状况的思想,从他‘虚无’的观念,到他男性的行为规范。”在安德瑞生这一人物的头脑中,虚无的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他认为在面对死亡时采取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所以他干脆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它,这就是海明威所要表达的一种男性行为规范。比尔·德莱尼认为:“读者在看完欧内斯特·海明威故事时所感悟到的振颤可以描述为一种无意义生活的绝望与无上帝宇宙中存在的恐惧之混合。”德莱尼的总结十分精辟地概括出了欧内斯特·海明威《杀手》的主题内涵。从表达人物的迷惘,到人类命运的不确定性,再到英雄的宿命论,这些主题的涵义都是一脉相承,为阐释一个哲学命题而设计的,那就是“存在主义”。

艺术特色

《杀手》有别于大多数小说家的作品,也是因为他采用大量的对话。纵观世界短篇名作,多数作家都无不倾向于采用讲述来交代事情的原由,讲述故事的情节,这样读者在阅读时往往要对讲述的细节进行抓捕,以便在头脑中构成对故事的了解,从讲述的细节来获得组织故事的材料,并用符合逻辑的方式来排列组合故事。而欧内斯特·海明威运用的对话是一种展示,即用对话来展示故事的内容,是直接用对话给读者提供信息和故事内容。在此,展示起到了戏剧中舞台表现的作用,在读者的脑海中产生更加直观的效果。当然,其他作家的小说也都采用对话的形式,也不乏人物的行动,但有别于其他作家或作品的是,海明威知道如何用文字来控制并突出戏剧的一面,并赋予故事浓厚的戏剧性。

对于《杀手》里的人物,海明威并没有直接去“描绘”,而是间接地通过对话来“塑造”,从而达到了“立体”的效果。

《杀手》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神情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得到了体现。

首先,电影对白般的对话使不同人物的种种神情维妙维肖:歹徒作为职业杀手引以为荣的自负、自得和冷酷;对餐馆伙计目空一切的傲慢、挖苦和轻蔑;对周围人和事的不满、抱怨和厌烦。乔治身处险境时的镇定;想通知拳击手的急切;面对黑社会现象的坦然。尼克被捆绑时的激动;对拳击手坐以待毙的焦虑;首次接触罪恶世界法则时的惊骇。此外还有黑人厨师的胆怯、恐惧和冷漠。

其次,人物的性格也因高度浓缩的对话跃然纸上:两个杀手虽然身材相差无几,穿得“像是一对双胞胎”,“都穿着绷得紧紧的大衣”,性格却迥然不同一一麦克斯性格外露,话不绝口且喜好吹牛;而艾尔话少且利索,显示出审慎、老道的一面。此外,餐馆三人的性格也随着对话的展开而逐渐鲜明。“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同这种事情搅在一起,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你别卷进去。”和尼克的这些对话活灵活现地展示了黑人厨师萨姆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恰好与尼克的天真和乔治的正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评价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杀手》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小说”。

英国小说家休·沃波尔:“我们英国没有任何活着的短篇小说作家像《杀手》的作者那么杰出,而且美国也没有。”

菲利普·布斯:“《杀手》像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很多短篇故事一样,从最少的文字中获得了最大的戏剧效果。”

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山顿·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参考资料

海明威.易文网.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