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藻科
双星藻科属于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目的一类植物。
形态特征
双星藻科的植物体主要由一列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呈不分枝的丝状体形态。某些种类的植物体上可能带有假根或附着器。其细胞通常是圆柱状,内部包含一个细胞核以及一个大型液泡。色素体的形状、大小和在细胞内的位置会因所属的不同属而有所差异,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外,大多数物种都会含有蛋白核。
分布范围
双星藻科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在中国,已知有9属约347种,甚至在喜马拉雅山脉山区海拔4000米的地方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这类植物广泛生长在池塘、小水坑、水沟、稻田、积水较浅的静水水体中,同时也可见于溪流边缘和湖泊、水库的港湾浅水区域。极少数种类能够适应咸水环境和潮湿土壤的生活条件。
生长习性
双星藻科的植物一般在春季迅速繁殖,特别是在经历数小时阳光照射后,常常漂浮在水面上。其有性生殖过程大多发生在秋季至冬季期间,此时接合孢子的黄褐色外观尤为显著。
繁殖
双星藻科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它们既可以产生静孢子、厚壁孢子,也可以通过丝状体断裂的方式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接合生殖实现的,其中梯形接合是最常见的形式,但也有一些种类采用侧面接合或者两者兼备的形式。大部分物种拥有接合管,而少数则具备穿孔接合的能力。接合孢子可以在配子囊内形成,也可能是在接合管中产生的。这些接合孢子有着多样化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其孢壁通常分为三层,中孢壁上的纹饰对于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接合孢子的萌发过程中,细胞核会发生减数分裂,最终仅留下一个单倍体细胞,继续发育成新的个体。
代表属
双星藻科的重要属包括但不限于双星藻属、转板藻属、水绵属、鼓藻属、新月藻属等。
参考资料
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8
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知网空间.2024-11-28
中国双星藻科植物研究(Ⅱ).知网空间.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