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四桥

十四桥

民国以前,福州市连马路也没有。最好的街道仅是狭窄的石板路,供行人和轿马行走。当时鼓楼前和大桥头,停放竹轿,让富商或官员乘坐。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巡抚使许世英议建福州马路,特设“省会市政委员会”(后改为“省会市政局”),拆去地处水部的城楼,开辟“福新街”。马路从水部城楼开始,经水涧殿(火巷附近)、河(河塍巷附近)、泮洋、连宅、王庄、下甲、金墩(南公园附近)、红舍、中选,直达坞尾(玉环路)新码头,全长6公里左右。工程于民国四年(1915年)4月开工,由福建银行余利项下拨10万元,购买沿途299家田园房舍,翌年1月29日竣工。沿途建造了14座桥梁,从水部至台江按顺序排列:第一桥在水涧殿,第二桥在土山,第三桥在河塍,第四、五、六桥在泮洋,第七桥在小桥村(福新新村对面),第八桥在大桥村(六一路环岛附近),第九、十桥在连宅,第十一桥在下甲,第十二桥在万寿村(国货路东段),第十三桥在金敦(中选和南公园交界处),第十四桥在下道五一路上,今华清楼休闲中心、牡丹大酒楼南约50米处。其中第一、二、十四桥为石砌,余为砖砌。十一桥为双门砖砌,十二桥为三门石砌。

正文

来历

今天的五一大街,从第十四桥朝北直通水部,当年的马路却是从水部东行七八百米,再往南至国货路,由国货路上的十二桥往西、从南公园西侧通过十四桥南达台江码头。第一条马路的建成,曾是轰动福州市甚至全省的大事。官绅商学各界人士前往观看,汽车公司大登“请赏十四桥风味”的广告,以招徕生意。这些全省最早出现的汽车,是进口的,车厢由木料制作,供乘客上下的车门开在后部,非常简陋。沿途设三站,每小时对开一班,一时热闹异常。

七八十年前建造的第十四桥,自然谈不上规模,只是从郊区进入城区横跨河上的一个“关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五一路的修建和扩展,旧貌换新颜,十四桥越来越壮观。最近一次修建第十四桥是在1986年9月。它长10.5米,宽28米,中间为4车道,两旁还有人行道,东西桥栏“第十四桥”红漆英文名字下,还有“No.14Bridge”的文字,在厚实的钢筋水泥桥板上,南来北往的汽车一辆辆飞驶而过,繁忙壮观的景象,过去谁也不敢想象。

1941年4月22日,日本侵略军就是从第十四桥和第十二桥等处,第一次入侵福州市城区。鬼子兵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对福州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第十四桥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顺便一提,七八十年后的今天,依序次寻觅第一桥至第十四桥也不容易。为寻找第十三桥,我拜访了好些人,他们都摇头搭不上口。幸好河口万寿桥旁一位年高80岁的林依伯告诉我:“那段河道被填了,第十三桥没了,只留下一个‘十三桥’社区……”这虽说不上“沧海桑田”,却也是“时过境迁”,要了解几十年来的历史,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