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头红
头红(拉丁学名:Sarcopyramis napalensis Wall.),俗名“槠头红”,别名肉穗草、风柜斗草,为野牡丹科肉穗草属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四棱形,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卵形,花顶生或腋生,花瓣为紫红色卵圆形,雄蕊8株,子房半下位,种子多数,上面有凸点,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楮头红主要生长于海拔1300~3200米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溪边,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等地,在尼泊尔、缅甸至马来西亚等国也有。其味苦、甘,性微寒,无毒,可清热平肝、利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目赤畏光、肝炎、风湿痹痛、跌打伤肿、蛇头疔、无名肿毒,已被中国厦门地区列入《濒危植物名录》。
植物特征
楮头红为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直立,幼嫩脆弱,四棱形,无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6微米,呈紫红色;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3~8微米、宽1.5~3.5微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绿色;主脉3~5条,花顶生或腋生,通常数朵簇生,两性;尊简状,先端4裂,裂片下有一束毛;花瓣有4朵、为卵圆形,紫红色;雄蕊8株,子房半下位,4室,胚珠多数;期果倒圆锥形,顶端4个大鳞片;种子多数,上面有凸点;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长分布
楮头红生长于海拔1300~3200米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溪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等地,在尼泊尔、缅甸至马来西亚等国也有。
药用部位
楮头红全草。
采收加工
楮头红通常在夏、秋季采收,然后洗净、切段、晒干。
栽培技术
选地
根据楮头红的生态学特性,栽植地点宜选择在疏密度适中、腐殖质厚、水肥条件好、中龄林以上的杉木林、阔叶林或竹林林下缓坡地为宜。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若林分郁闭度过大,虽然林内较湿润,但光照条件差,不利于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产量;若林分郁闭度过小,光照强度大,林内温度高、湿度小,使林内干燥,不利于楮头红的生长。
整地
首先清除林地上的禾本科杂草、枯枝等覆盖物,并对林木上较低的枝条进行修剪,并于种植前一年秋冬翻耕林地、清除树根,翻耕林地时要注意不要把心土层翻上,作业层只在表土层和腐殖质层。然后在春季整地,作,畦宽1~1.2cm、高10~15厘米,长度依坡形而定,每667米施40~50千克钙镁磷肥作基肥。整地时应设置排水沟,防止雨季来临时造成涝灾。
繁殖
楮头红果实在每年9~10月份成熟,应及时采收。种子采收后阴干待翌年春季播种或随采随播,春季播种时间以3~4月份为宜,播前1~2小时要将畦面耙细整平、灌足底水。播种时把种子直接均匀撒播在做好的畦上,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0.5厘米即可,不宜过厚;亦可将火烧土混拌种子后均匀撤播于畦面,播后可用少许细土覆盖,不必压实,然后用喷雾器进行喷灌。楮头红出苗期长短不一,若湿度适宜、养分充足,出苗较快;否则较慢,有时长达1~2年。
移苗
首先寻找野生苗,掌握其分布地点,利用雨后进行移植。移植株行距5厘米×5厘米为宜。因楮头红非常纤弱,移植要点是随移随栽,时间越短越好,移植时应轻拿轻放,小心压实,栽植后要浇透水。
培养
以顶芽和茎段为材料,在附加0.5mg/LBA和0.2mg/L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成活率达到41.67%;在附加2.0mg/LBA+0.2mg/LNAA的MS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达到7.47倍;在MS+0.1mg/LNAA+0.1mg/1IBA+活性炭0.2%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管理
除草
苗木出土或移植成活后,要勤除草并及时清除掉到地上的枯枝落叶,避免禾本科杂草争肥争地,为楮头红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楮头红为浅根性植物,不可进行中耕。
水分管理
播种或移植后保持土壤湿润,这是楮头红栽培的关键,如水分控制不好,土壤较干旱时,楮头红便会停止生长,甚至枯萎死亡;湿度过大时,也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因此,要控制好土壤的湿度,及时进行喷灌或进行排水,土壤含水量以40%左右为宜。
适时追肥
为了提高产量,要适时进行追肥。因楮头红纤细幼嫩,追肥要注意少量多次,以防压倒苗木。每月1~2次为宜,首选有机肥,农家肥粪粉为佳。也可辅以少量优质无机肥料,如复合肥,每667m2施用量为0.5~1.0kg,每次用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施。据观察,只要养分充足,楮头红全年都可开花结果。
移苗
当繁殖生长出新的幼苗后,发现苗木过密时,要适时进行移苗,调节种间竞争。把过密的苗木移植到稀疏的地方进行栽植,以此扩大种植面积。移苗的方法同移植野生苗方法一样。对过密的苗木也可采收。
病虫害防治
至今未发现病虫害,但要注意牲畜危害。
性味功效
楮头红味苦、甘,性微寒,无毒,归肺、肝经,可清热平肝、利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目赤畏光、肝炎、风湿痹痛、跌打伤肿、蛇头疔、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
主要变种
配伍应用
两药可走肺经,均有清肺作用。其中,楮头红为清肺泻火、治肺热咳嗽;球兰乃清肺化痰、治痰热咳喘。两药配伍,共呈清肺泻火、化痰止咳之功,用于肺热咳嗽,如咳嗽、痰黏稠、面颊红赤、口干;或痰热咳嗽,如咳嗽、多面黄稠、口渴、胸闷、喉有鸣音、甚或喘促等症。若肺热咳嗽,配与芦根、桑白皮、鱼腥草;若痰热咳嗽,配与瓜萎、白毛夏枯草、鱼腥草,以增疗效。
两药都有清肝明目作用。其中,楮头红乃清泄肝火明目、白菊花为疏散肝经风热明目;两药配伍,共呈疏风泻火、清肝明目之功,可用于肝火上类所致目赤肿痛、聚星等目疾。
(1)肺热咳嗽:楮头红、苇茎、藕片、爵床各15克,水煎服。
(2)急性黄疽型肝炎:楮头红、地耳草、绵茵陈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楮头红、积雪草各30克,水煎服。
(3)无名肿毒:鲜楮头红适量,捣烂敷患处。
(4)蛇头疗:鲜楮头红适量,蜂蜜少许同捣烂敷患处。
(5)痈肿:鲜楮头红、鲜芙蓉叶、蓖麻叶各适量同捣烂,加蜂蜜少许敷患处。
参考资料:
保护级别
1989年,中国厦门地区将楮头红列入濒危植物名录。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3
《常见药用植物图鉴400种》.读秀.2024-08-13
楮头红(chǔ tóu hóng).植物智.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