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
涂子沛(1973年8月25日—),吉安市人,知名科技作家、大数据专家。其作品大多从科技出发,但覆盖历史、时政。
2012年,其著作《大数据》在中国引起了对大数据战略、数据治国和开放数据的讨论,被称“为华文世界开创了一个重要话题”,该书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中国软科学奖,也被《亚洲周刊》等媒体评为2012年度中国十大好书。
人物生平
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后在武警部队和政府部门工作十年,期间开发过全国第一个反偷渡遣返信息管理系统,担任过边防巡逻艇的指挥官,多次立功受奖。涂子沛于2003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后辞去公职赴美读书,获卡耐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信息科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先后担任软件公司的数据仓库程序员、数据部门经理、数据中心主任、亚太事务总监、首席研究员等职务。曾为《南方都市报》《时代周报》、艾瑞网等多个报刊网站撰写专栏。
著有《大数据》《数据之巅》《数文明》《数商》等。
2014年12月任阿里巴巴副总裁,分管大数据方面事宜。在澎湃新闻的专访中,涂子沛表示:“我之所以回来,并不是寻找落叶归根的文化归属感,更多是参与一种新社会、新秩序建设的使命感。”
2015年1月在专栏文章中提出“数据外部性”概念。
2016年1月至今,在杭州涂子沛数据科技咨询有限公司CEO。
个人语录
一个真正的信息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大数据》,题记)
“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大数据》,P57)
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年轻,但相信数据、使用数据,却有着深厚的传统。数据被视为科学的度量、知识的来源;没有数据,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策制定,都寸步难行。(《大数据》,P61)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必须成为基层部门的一种文化,一种管理哲学。(《大数据》,P82)
永远不要怀疑那一小部分有思想并且持续努力的公民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大数据》,P239)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开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逆转、不断加速的社会思潮。如维克多·雨果所说:你可以阻挡一支入侵的军队,但你无法阻挡一种思想。在这个浩浩荡荡、不断前进的世界大潮当中,我们将发现,中国如果不跟上,我们的处境将会越来越微妙、越来越尴尬、越来越孤立。(《大数据》,P333)
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都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中国人需要一一面对的挑战。这三大挑战,没有一个不是任重道远。但这些挑战,也是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彻底摘掉“差不多先生”文化标签的重大历史机遇。如果在这个数据意义凸显的时代,我们还抓不住这些历史机遇,继续漠视数据、拒绝精准、故步自封,等待我们的,还将是一个落后的100年。(《大数据》,P333)
大数据不是矿藏,而是土壤,开放的数据即为土地上的河流,河流流过之处,就会孕育起发达的数据文明。(采访)
数据文化是尊重事实、强调精确、推崇理性和逻辑的文化。数据文化的匮乏,是中国之所以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这种文化,中华文明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数据之巅》,题记)
数据之巅的“颠”有三个维度:一是技术维度,即人类使用数据的巅峰形式是让机器使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实现智能化;二是文化维度,登上数据之巅,俯览数据文明的兴起;三是政策维度,大数据的建设需要站在巅峰之上的顶层设计。(演讲)
对一个国家来说,统计什么、不统计什么,其实是个政治问题。要统计一件东西,必须要有清晰的边界。首先要清楚地定义什么是“1”。(《数据之巅》,P14)
无论是霍尔瑞斯的发明、IBM的崛起,还是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出现,都离不开美国人口普查产生的庞大数据。令后人不胜感叹的是……一个政治决定,历经百年演变,却推动美国登上了信息技术的巅峰,引领全世界迈进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数据之巅》,P110)
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政治压力,话不用多说,就让数据来一决高下。(《数据之巅》,P142)
一个国家的开放,应该首先指向它的内部……和对外开放相比,内开放更加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和命运。内开放不仅关系到公民的自由、权利,还是政府管理社会、调控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将像传统的“人、财、物”一样,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创新资源,内开放的程度,将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社会创新的活力。(《数据之巅》,P216)
数据就是静态的历史,历史就是动态的数据。历史的碎片,就是游离的数据;历史的迷雾,就是模糊的数据;历史的盲点,就是缺失的数据。用数据构建的历史,因为精确的细节而永远鲜活,数据越丰富,后世的历史学家也就越能经由数据更好地再现当时的社会。(《数据之巅》,P336)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国民素质和文化的竞争。没有一个健康、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一个国家就难以变得强大,本书的努力,就是试图在中国,把数据这个科技符号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将大数据这个高端精英的话题变成一个大众话题,使数据文化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融入中国人的意识和血液。(《数据之巅》,P338)
我们研究美国、学习美国,并不是为了成为另一个美国。学习始于模仿,但好的学习,目的是超越。对中国而言,甚至“超越美国”也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为世界进步做出更多、更突出、更前沿的贡献,就像柴洪峰先生说的,要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讲述自己的故事、重放民族的荣光。(P343)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