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始于1950年设立的地质系,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系部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学院之一,并逐渐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综合实力较强,办学声誉良好的学院之一。
学院介绍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始于1950年的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地质科,1955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后,设立了地质系。1956年学校搬到合肥市,1958年学校改制为教育部直属的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先后设置了放射性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地质和煤田地质等6个专业。1973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的煤田地质暨勘探专业迁至安徽理工大学的地质系。地质系是学校最早设立的系部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成为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学院之一,并逐渐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综合实力较强,办学声誉良好的学院之一。1995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7年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学院。学院设有地质资源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资源与规划系3个系,下设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及勘查技术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1600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200人。学院主体位于安徽理工大学校本部(东校区)。
专业介绍
本科是由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七个专业构成。
地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地质工程的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流程,具备解决地质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外语、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矿井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地质资源勘探与开采、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工作。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矿井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学、岩体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排水管工程、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营管理以及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并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成为环境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和掌握环境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获得环保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规划、设计、管理、评价、教育、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流体力学等。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水资源规划与设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具有分析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公共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水文与水资源、信息采集及处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保护、地下水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基本理论,并接受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知识,较好人文科学概论知识,较强的数学与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境保护、矿山等企事业部门从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勘测、规划设计以及预测与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学习。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气象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勘探、水利法规。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能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及基本技能从事资源与环境评价、规划及治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具有分析与解决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的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公共基础上,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学学、自然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科学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并接受系统实践训练,具有从事资源分析、评价与管理和环境保护与规划及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从事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学习。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土地资源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概论、土壤与环境化学、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复垦学等。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探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完备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要求: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外语、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和勘查技术与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资源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资源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工作。
核心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测量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钻探工程学、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应用地球物理学、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硕博授权
学院现拥有环境工程和地质工程2个学科的博士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7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授予权。还拥有矿业工程、环境工程和地质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另外还有地质工程博士授权点。
学科建设
地质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专业是安徽省示范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学科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安徽省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是安徽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由柴登榜老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该院,是该院与全国各地矿井地质工作者和校友们联系的桥梁。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组织机构
党委书记:盛鹏飞
院 长:胡友彪
党委副书记:侯 辉
教学副院长:宋晓梅
科研副院长:张平松
行政副院长:刘启蒙
地质资源与工程系主任:刘文中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良敏
水资源与规划系主任:许光泉
院党委秘书:贾 伟
院教学秘书:张治国
院科研秘书:范廷玉
院行政秘书:张文涛
团委书记:刘园园(兼)
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
学院的实验室条件有很大的改善,随着近几年来投入地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已经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在矿井地质、工程物探、矿井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水资源评价、污染治理、矿山测量、3S应用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院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30余项,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委托和合作项目近14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000余万元。其中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申请专利4项,成果转让与推广5项。发表论文270篇,出版专著8部。
多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实验室建设
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于2004年8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建设。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 15 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地球与环境学院院长严家平教授担任。实验室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在科研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的科研基础及办学宗旨,实验室确定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的定位,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表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
水动力学实验室
是根据地质工程、环境工程、以及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的要求而设立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实验室主要为学生开设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和多孔介质渗透动力学实验等内容,目的为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有:渗透仪、水静压强仪、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雷诺仪以及非稳定流达西仪、能量方程仪、流态演示仪和无压条件下渗流实验装置,自动化水位监测系统装置。水动力学实验室(1)主要为流体力学实验;水动力学实验室(2)主要为渗流力学实验。
实验室承担以上三个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为开设的《工程流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等课程服务。
除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本实验室还开设《地下水动力学开放性实验》,通过该项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地下水渗流运动基本规律敏锐观察和分析力,也为启迪新思想,创建新方法,造就高素质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