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泉
薛永泉,1976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的教授。他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博士后。2012年5月,他通过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成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活动星系核和X射线高能天体物理的观测研究。他在2020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人物经历
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天体物理学士;
2003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天体物理硕士学位;
2008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
2008年至201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博士后。
2012年5月,通过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
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科研成就
薛永泉主要从事活动星系核与X射线高能天体物理的观测研究,包括X射线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X射线暂现源、活动星系核的统计、光变、物理、反馈与演化,以及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协同演化等。
发表论文
截至2023年1月,薛永泉已发表一百余篇SCI论文,美国航空航天局/ADS显示所有论文总引用5500多次,H指数40 [8];其中,含1篇Nature论文获评2019年度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1篇ApJS论文获评美国天文学会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高引用作者奖。
科研项目
教学成果
人才培养
薛永泉主讲本科生课程《天文学导论》以及研究生课程《The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4]
截至2021年7月,薛永泉已培养毕业本科生17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出站博士后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站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为利用多波段(尤其是X射线)深场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相关物理过程和现象,例如,活动星系核的种群统计、物理机制及其反馈作用,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的共同形成与演化,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以及康普顿厚活动星系核等等。目前已在国际一流天文期刊ApJS、ApJ、MNRAS、A\u0026A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讲本科生课程《天文学导论》以及研究生课程《The Physics and Evolu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参加的主要学术团体有:中国天文学会、国际天文联合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薛永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21-12-17
今年“杰青”名单出炉!共300人,来自124家单位_科技湃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