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传
巴赫传《巴赫传》为原东德剧作家 Klaus Eidam 所著,其原名为《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的真实一生》。不知何故,原名在中译版上没有被保留,而被缩减成为泛泛的《巴赫传》——我个人的一个猜测会在下文提及。对于音乐类图书相当贫瘠的中国市场来说,商务印书馆这个品牌促使我一看见这本《巴赫传》就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然而在完整读毕之后,我只能说我相当不喜欢这本书。
概述
《巴赫传》为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剧作家 Klaus Eidam 所著,其原名为《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的真实一生》。不知何故,原名在中译版上没有被保留,而被缩减成为泛泛的《巴赫传》——我个人的一个猜测会在下文提及。对于音乐类图书相当贫瘠的中国市场来说,商务印书馆这个品牌促使我一看见这本《巴赫传》就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然而在完整读毕之后,我只能说我相当不喜欢这本书。
《巴赫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超级的惟我独尊态度——这让我在看到他批评 Glenn Gould的演绎过于自信的段落时哑然失笑——,以及对其他持与之不同观点的著名音乐家和学者的刻薄批评。《巴赫传》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看得出作者在帮助读者摆脱浪漫化思维方式来重新了解巴洛克音乐家方面颇下了不少功夫。因此在涉及到象 Forkel,Schweitzer,Spitta 等比较早的一些传记作者的段落时,总不忘提醒读者注意他们观点的时代片面性。问题是作者在批驳了旧观点之后所进行的下一个步骤往往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来要求读者接受他的见解。当这些见解与当代著名音乐学家的发现相左之时,书中出现的往往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内容,而仅仅以写作上的修辞来断言别人根本不了解巴赫。我们看到作者不同意 OVPP 的演绎方式,不认同对《赋格的艺术》的一些诠释,认定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可能在作品中植入抽象隐喻,于是 Rifkin,Schroening,Wolff 的观点被贬得一文不值,甚至于他们作为音乐家和学者的专业身份也受到了置疑——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Klaus Eidam 的本职是剧作家,和音乐表演与研究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写作方式使原本可能有助于读者进行更深入思考的争鸣被降格成了骂街。
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巴赫传》的读者群体主要由非专业化的音乐爱好者决定。他们出于对音乐和巴赫的热爱,希望从书本中获得未曾了解的史实真相和作者新颖但令人信服的观点。而《巴赫传》却每每以对他人的口诛笔伐来辜负读者的期望。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本书的原名时,我们发现作者的武断事实上在一开始已经显露无疑了——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的真实一生!不妨问一下,今世什么人有资格声
相关条目
赋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