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猝倒病

猝倒病

猝倒病,又称“倒苗”“霉根”“小脚瘟”,是由瓜果腐霉菌鞭毛菌亚门真菌等多种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病菌寄主范围广泛,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大面积苗木死亡。

形态特征

猝倒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幼苗茎基部或中部出现水渍状病变,随后快速扩散并收缩变细,最终导致幼苗倒伏。在潮湿环境下,病残体会滋生一层白色的絮状物。此外,病菌还会侵染未展叶的幼苗,使其胚茎基部或中部呈现水浸状,之后变成黄褐色缢缩,子叶保持绿色状态,幼苗随即猝倒。在某些情况下,瓜苗出土后,胚轴和子叶已经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分布范围

猝倒病是一种全球性的苗期植物病害,对多种农作物的幼苗构成威胁,包括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香瓜、南瓜、豆类莴苣芹菜、白菜、甘蓝、萝卜、洋葱等。

生理特性

发病条件

猝倒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瓜果腐霉菌,这是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真菌。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当土壤温度达到15至20摄氏度时,病菌繁殖速度最快。低温和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尤其是在局部有滴水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猝倒病。此外,光照不足、播种过密以及幼苗徒长也会增加发病率。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会从幼苗的茎基部入侵,迅速繁殖并导致幼苗倒伏。

危害

猝倒病是苗期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缺苗甚至毁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会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环绕茎部扩展,逐渐缢缩成细线状,使得幼苗失去支撑而倒伏。在苗床湿度大的情况下,病苗及其周围的床面上会产生一层白色绵絮状菌丝。

防治方法

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

苗床管理

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要设法消除棚膜滴水现象。加强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上必须进行土壤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撒干细土降湿;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的同时,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

药剂防治

猝倒病多发区,在打足底水的苗床上,每亩喷用38%恶霜嘧铜菌酯25ml-50ml,然后筛撒薄薄一层干土,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上,再筛撒细土进行覆盖。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淋,每平方米喷淋药液2~3千克。发病时用铜铵制剂400倍液,效果也好。药剂防治于病害始见时开始施药,间隔7-10天,一般防治1-2次,并及时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门神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

物理防治

猝倒病的物理防治是通过建立正向空间电场来实现的。这种电场可以促进植物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电流流动,从而增加根状茎部位的氧气含量,提升根系活力,增强抗病能力。同时,电化学反应生成的原子氧能够杀死部分土壤微生物,降低感病菌数量,有效预防猝倒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1. 枯利消须现配现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强酸、强碱类药剂禁止混用),应先将枯利消稀释作为母液,搅拌混均后,再加入其他药剂。

2. 如有轻微沉淀析出属正常现象,不影响药效,使用时摇匀即可。

3. 本品应以原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搬运及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

4. 使用枯利消时,应注意稀释倍数,具体如下:

- 杀灭:30-50倍枯利消

- 控制:200-500倍枯利消

- 预防:600-1000倍枯利消

5. 在植保实践中,应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浇水时应区分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确保灌溉药物充分渗透至整个作物根系部分。用药后三天内不应浇水,如遇大雨或必须重新浇水施药,应于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再次使用本品。

参考资料

猝倒病.中文百科.2024-11-09

蔬菜猝倒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农业百科.2024-11-09

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区别与防治.搜狐网.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