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学科历史悠久,1992年组建了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系。
1998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时,原杭州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并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学院发展
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历史悠久,我国众多的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如王葆仁院士、冯新德院士、钱人元院士、杨士林教授、于同隐教授、徐僖院士、潘祖仁教授、沈家骢院士、沈之荃院士等均毕业或执教于浙江大学。1958年浙江大学恢复化学系并设立高分子化学专门化,杨士林教授任系主任。1962年起招收高分子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78年和1984年先后设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1991年和1994年先后设立“高分子材料”硕士点和博士点。近20年来,浙江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高分子科学专门人才,芝加哥大学教授俞陆平博士、北海道大学教授龚剑萍博士和日本国立分子研究所副教授江东林博士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92年组建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系。
机构设置
高分子系由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组成,同时建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平台。
设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高分子材料”博士点。与化学系共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与材料系共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通过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重点。
行政机构
教学概况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53人,其中教授23人(含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人。
学生情况
在校博士生、硕士生350人、本科生254人(不含08级)。
历届主任
1992-1999年间,封麟先教授任系主任;
1999-2008年间,郑强教授任系主任;
2009年起,徐志康教授任系主任。
科学研究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被批准建设,2008年建成并通过教育部验收。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实验室的定位为:瞄准国内外高分子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若干方向上优势明显、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并具有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控催化聚合、功能高分子微结构与流变学、光电磁功能高分子、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和分离功能高分子。
实验室主任为郑强教授,江明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0多人,包括沈家骢院士和沈之荃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强教授、徐志康教授、高长有教授和陈红征教授,新世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计剑教授、徐君庭教授、王齐教授和高超教授等。
研究分所
高分子科学研究所
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浙江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1984年设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点。2000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科院院士沈之荃教授是该所的学术带头人。共有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工11人。教师中有11人拥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和过渡金属催化聚合及可控聚合研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电功能与磁性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与精细高分子研究;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包括2项重大项目和7项重点项目),863高技术项目3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等70余项,企业委托研究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在250万元以上。已获国家级成果奖励3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部级成果奖11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60篇以上。聚烯烃微孔膜分离材料与器件、高效原油降凝剂、服装用高性能热熔胶等多项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由原浙江大学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成立于1992年)和杭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合并组建,并吸收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研究所的部分教师参加。
该所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员工14人,其中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 1 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7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教师中有10人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是留学回国人员。该所坚持“求是、创新”的浙江大学校风,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和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重视学风建设,倡导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该所与日本、比利时、美国、英国等国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有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
该所属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研究所,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该所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功能复合材料为重点研究对象,兼顾结构材料,着重在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多组分/多相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与复合、聚合物流变学与粘弹性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光电功能有机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新型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有序制备及其光电功能化、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微结构-电荷转移-光电功能的关系、高分子动态流变行为、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流变行为关系、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等。
该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接受博士后人员和访问学者。年均招收博士生8~10名,硕士生15~20名。该所拥有一流的科研与教学仪器设备,可满足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等科学研究的要求。
该所具有较强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该所同时也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等。年均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以上、EI收录论文1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
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
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原浙江大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复合材料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形成,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1名,“光彪”讲座教授1名,教授(博导)6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副教授3名、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19名。每年在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招收研究生博士、硕士研究生约20余人,并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及访问学者。
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生物相容与功能界面、仿生医用材料、聚炔类共轭体系为基础的生物电子学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材料的表面相容性和功能性设计、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胶囊智能微体系、血液相容性和介入医用材料、结构仿生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聚炔类材料的新合成方法特性及新结构、功能化聚炔的超分子体系等。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及其它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与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德国海德堡大学以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每年有十多名研究生或教师参加国际学术讨论、国际合作研究或在外进修和攻读学位。
参考资料
学系简介.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12-28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