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通区

大通区

大通区是中国安徽省淮南市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淮南市区东部,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淮河南岸。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3个镇、1个乡,区政府驻大通街道。2020年6月30日,大通区被列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通区常住人口为165671人。2021年,大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3:41.8:50.9。邮政编码为232033。

历史沿革

大通区在元代以前一直隶属寿州(或寿春县)。

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置怀远县,区境隶属怀远县。

元、明、清至解放前夕,属怀远县管辖。

宣统二年(1910年)萧县段书云等来区境筹建煤矿,1911年正式注册“大通煤矿公司”,是为“大通”之名的由来。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27日,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来投资,在九龙岗成立淮南煤矿局是为官办淮南煤矿的源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大通,攫取大通、九龙岗煤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大通矿、九龙岗矿再次被国民政府和宋子文财团接管。民国期间,随着淮南矿区的形成,在实际管辖中,窑河、上窑地区属怀远管辖,而大通、九龙岗地区属于矿区管辖。

1949年1月18日大通获得解放后,在大通、九龙岗两地分别设立了乡政府隶属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1949年11月,改设为大通镇和九龙岗镇,隶属淮南矿区。

1950年9月至1953年5月,属淮南市人民政府所辖。

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党政机构瘫痪,由“支左”部队实行军管。

1968年3月28日,大通区更名为东风区,并成立东风区革命委员会,取消原政府工作机构,设立办公室、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和人民保卫部。基层也相应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1972年7月,遵照市革命委员会通知,将“文化大革命”初期改名的东风区恢复为大通区。

1980年8月,召开大通区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将大通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大通区人民政府。

1983年5月,根据农业生产体制改革精神,撤销了人民公社,重新建立了乡人民政府。

2020年6月30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大通区列入“淮南市”片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通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淮河南岸,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东与定远县凤阳县、怀远交界,南与长丰县毗邻,西与田家庵区接壤,北与潘集区隔淮河相望。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地形

大通区位于大历山北麓,淮河南岸,形成南高北低的倾斜地貌。地形由丘陵、河流、低山、湖泊、河湾构成。分为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上窑群山最高峰是朱家大山,海拔212米,海拔200米以上的还有光山县、东历山、独山县、大北山、洞山、魏家大山、鹰咀山、老鸽山等9座山丘。境内多山,绵延40余里,有山头39座。

土壤

大通区主要土壤有硅质黄棕壤、鸡肝土、棕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淤土。

气候

大通区境属北半球亚热带温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气候。其特征是: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无霜期长。但年际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匀,易形成旱涝灾害,春秋两季时热时冷,气温不稳定。

大通区境内年日照市时数为2239.2小时,平均2279.2~2323.1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8月,平均为247.8~252.4小时。1~2月份最少,平均为149.4~161.5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为512.8~518.2千焦/平方厘米,月辐射最大值是6月和7月,分别为58.6千焦/平方厘米和60.7千焦/平方厘米。最小值是12月,为25~26千焦/平方厘米。

大通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5.3℃,最高16.4℃,最低14.3℃,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是7月,平均气温28~28.4℃,最低的是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温度是1959年8月28日,达到41.4℃,最低温度出现在1955年1月16日,为零下22.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天数有300~310天。一年活动积温5414.3~5439.52。稳定通过5℃的天数有250~257天,活动积温5130~5210℃;稳定通过10℃的天数有213天,活动积温4752.1~4755.7℃。初霜最早出现10月15日,最晚11月26日,平均11月6日。终霜最早时间是3月1日,最迟4月18日,平均3月27日。无霜期最长245天,最短79天,平均223天。全年中,春季风速最大,为3.2米/秒,夏季平均风速2.8米/秒,冬季则为2.7米/秒,风速大于秋季,小于春季,主要是夏季大风和雷雨天气多。秋季风速最小,平均值2.5米/秒,一年中风向东南风较多。

大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00毫米,但年度间相差很大,季节雨水也不均匀。降雨量最大的是1956年,达到1428.3毫米,降水量最小的是1966年,只有471.9毫米。一年之中,夏季雨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0%。春秋两季次之,分别占24.3%和17.8%。冬季最少,占7.9%。平均年降水天数为107天,其中,冬季19.3天,秋季23.2天,夏季31.6天,春季32.9天。日降水量最大的达136.9毫米,出现在1974年8月13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7.5毫米,时间是1960年5月7日。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通和九龙岗地下蕴藏煤炭,山石资源有:碳酸钙、垩陶土大理石太湖石、石英石、方解石、铁矿石、赤土、石乳、轻质陶粒等。

土地资源

2022年4月29日,大通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通分局、大通区统计局联合发布淮南市大通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耕地14277.60公顷(214164.00亩);(二)种植园用地172.36公顷(2585.40亩);(三)林地2362.74公顷(35441.10亩);(四)草地249.17公顷(3737.55亩);(五)湿地35.66公顷(534.90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89.53公顷(76342.95亩);(七)交通运输用地1174.36公顷(17615.40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13.08 公顷(105196.20 亩)。

水资源

大通区境水资源主要有淮河高塘湖地下水降水。年均降水量900毫米,高塘湖境内3.62万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撤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九龙岗两镇,成立大通、九龙岗两区人民政府。

1955年4月1日,撤销大通、九龙岗两个科级区,合并成立县级市辖大通区。下辖大通、九龙岗两个建城区和新设立的夏郢乡。12月,夏郢乡又划归郊区区公所管辖。

1965年12月,在大通设立了街道办事处。此期间,由于农村面积广阔,城乡交错,政权建设处于过渡状态,全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领导机构。农村、城市、工矿等属于各自的上级领导,区划归属亦经常变动。

1969年3月,南洛河窑河、上窑、宫集4个人民公社划归大通管辖区。至此,大通区区划和归属基本定型,即所辖大通、九龙岗两个街道,上窑、窑河、洛河、宫集、淮丰5个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撤销了洛河乡、上窑乡,改设洛河镇上窑镇。此时,大通区所辖为上窑、洛河两个镇,窑河、宫集、淮丰3个乡,大通、九龙岗两个街道。

1992年2月,将所辖的三乡两镇、两个街道撤并为三镇一街道。即上窑镇和窑河乡合并组建新的上窑镇;洛河镇和宫集乡合并组建新的洛河镇;淮丰乡和九龙岗街道合并组建新的九龙岗镇;保留大通街道。

2004年,原孔店乡划归大通区管辖。至此,大通区下辖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和大通街道。

2016年,大通区辖3个镇: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1个乡:孔店乡,1个街道:大通街道。共设18个社区、51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区总人口186236人;全区出生率11.30‰,死亡率4.83‰,人口自然增长率6.47‰,下降了0.35个千分点。

民族

大通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18年,大通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7.6:31.7调整为9.5:62:28.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40325元(折合5865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855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14976元,增长8.9%。

2018年,大通区全年财政收入59848万元,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997万元,增长6.5%。财政支出54180万元,增长9.4%。其中教育支出8749万元,增长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79万元,增长8.6%;医疗卫生支出3066万元,下降19.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7%;全区13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46574万元,同比增长10%。

2018年,大通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同比增长9.1%。分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6.4%;制造业完成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68.2%。

2020年,大通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44:48.8调整为7.4:42.1:50.5。按户籍人口算,全区人均GDP达到54298元(按2020年底汇率基准价计算约合8299美元)。

2022年1月,淮南市2021年1-12月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出炉,大通区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亿元。

第一产业

2018年,大通区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1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3.1%。

2018年,大通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191公顷,比上年增长4.1%;油料种植面积370公顷,比上年下降28.6%;蔬菜种植面积2206公顷,下降0.3%。大通区全年粮食总产量138098吨,与上年下降15.4%;油料产量794吨,比上年下降28.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1366吨,比上年增长1.1%。

2018年,大通区全年肉类总产量6107.5吨,比上年下降3%。出栏生猪33994头,下降4%;出栏牛2216头,下降6%;出栏羊12769只,下降7%;出栏家禽175.9万只,增长33%。水产品产量10546吨,增长1%。

2018年,大通区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542吨,下降7.1%;农村用电量7345万千瓦时,下降0.3%。

第二产业

2018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户。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1.8亿元,增长26.5%。全区1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4亿元,下降16%。

2018年,大通区全年全社会建筑业产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年末资质内建筑企业10户。房屋竣工面积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3万平方米。全年实现税收0.2亿元;利润0.1亿元。

第三产业

2018年,大通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7亿元,比上年增长7.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3亿元,同比下降3.8%。分行业实现销售额情况:烟草制品行业实现销售额33.3亿元,同比增长4.23%;医药行业实现销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5.5%;煤炭及制品行业实现销售额0.1亿元,同比下降45.6%;汽车行业实现销售额19.9亿元,同比下降2.6%;石油、天然气燃料行业实现销售额0.51亿元,同比下降17.9%。

2018年,大通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51.38万美元,同比增幅18.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6%。实际引进内资33.26亿元,同比下降31.9%。

2018年,大通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3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9%。商品房销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25%。

社会

教育

2018年末,全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431人,其中初中3687人,小学8744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6%。

卫生

2018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92个,其中民营医院3个、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村卫生室46个、诊所19个、门诊部2个、护理院1个、医务室3个。我区有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4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6人,注册护士170人,床位276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率达102.08%。

社会保障

2018年,全区全年累计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1.87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838.79万元,下降21.1%;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68万人次,发放资金1398.46万元,增长18.16%。年末全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336张,收养各类人员623人。

旅游

万人坑

万人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矿南,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南山脚下的一个乱石岗上,形成于1943年春。日寇侵华期间,占领了大通煤矿,为了掠夺煤炭资源,榨取中原地区人民的血汗,迫使广大矿工在极其简陋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工作,经常惨遭杀害1943年春,日寇指使总监工王长明,纠集军警、汉奸,用刺刀、皮鞭,硬逼着工人在这里挖了三条深5米、长20米、宽3米多的大坑,把满山遍野的尸骨集中抛入坑内,丢一层尸骨,洒一层石灰,就这样形成了白骨累累的“万人坑”。以后凡有矿工死亡就抛进“万人坑”,有的还活着就被拖入坑内。据敌伪档案统计,抛进坑内的多达一万三千多人。此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恶的铁证,也是当前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场所。

上窑森林公园

上窑森林公园位于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东北部,依托钟灵秀的上窑山水,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上窑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神山古刹”、“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有大古刹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王庙”、森林公园的“古存八景”为“奇峰障日”、“陡壁没摩天”、“岩开斗石”、“仙人桥”、“仙人洞”、“王母娘娘滩”等。

舜耕山自然风景区

舜耕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淮南东部城区与山南新城之间,原为长丰县与淮南市的界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3.8万亩。境内林木繁茂,林相整齐,林间林荫夹道,曲径通幽,是城区人们野营、避暑胜地。主要有以洞山和罗山县为主的秀峰、怪石、涌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龙潭)、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庙遗址、古寨及跑马场遗址、革命活动遗址、日本堡群、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建筑等人文景观。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大通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参考资料

安徽54县列入第二批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凤凰网.2020-07-04

大通概况.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2021-05-30

地理概貌.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2021-05-30

淮南市大通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淮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4-29

行政区域.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2021-05-30

社会经济.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2021-05-30

(淮南市)2020年大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1-27

2021年1-12月份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排序表.淮南市人民政府.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