鲃鱼
鱼,通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
外形特征
鲃鱼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物种对比
分布范围
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省。
生长繁殖
产卵期约在4月间。
生活习性
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生活。主食植物,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
主要价值
【气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美食
鲃鱼腹白,背青灰,有斑纹,可鼓气如球浮于水面,是苏州市的特产,太湖鲃鱼,最称鲜美。本来“鲃”作“绷”字。《正字通》里说:“绷鱼形似河鲀而小,背青有斑,无鳞,尾不歧,腹有白刺。俗改作鲃。”中秋节时节,桂花香里,正是鲃鱼出水的季节,湖上人家都要一尝新的滋味。而且应时待客,若无此味,大有怠慢之意。同时在鱼桶上,讨来几尾,吹大它的肚皮,故而叫它“吹肚鱼”。鲃鱼贵在肺,当年苏州木渎“石家饭店”的“鲃肺汤”最为出名,据说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