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折射
当光单射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如方解石)中时,一条单色自然光进入其中,便被分成两条,这个现象被称为双折射现象。
自然光进入各向异性晶体后,它原有的各方向振动合并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同时,这两种振动分别以不同速度透过物体,成为两条互相垂直的平面偏振光。由双折射分出的这两条速度不同的平面偏振光,其中只有一条遵守折射定律,称为寻常光(o),另一条不符合此定律的称为非寻常光(e)。寻常光的折射率no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是一个常数;非寻常光的折射率ne随在晶体中传播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此外,实验发现在方解石等晶体内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方向,光沿着这些特殊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此时,o光和e光的折射率(sini/sinr的比值)相等,光的传播速度相同,晶体内部的这个特殊的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方向,晶体内平行于该方向的任意一条线称为晶体的光轴。
简介
晶体介质的折射率与光波的偏振方向有关,是各向异性的。科学家早就发现,一束单射
光波在方解石(碳酸钙晶体)中分解成两束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折射率不同的光波。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在各种晶体中普遍存在双折射现象。
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一条光线射到方解石晶体上,会在冰洲石内产生两条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自然界的晶体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双折射,只是不及冰洲石那样显着,因而不容易观察到。
理论诠释
冰洲石的两条折射光线中,一条光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称作寻常光(或o光);另一条
光不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称作非常光(或e光)。在冰洲石内,寻常光的传播速度与传播方向无关,是一个常量;非常光的传播速度则是与传播方向有关的变量。冰洲石内有一个特殊的方向,非常光沿这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等于寻常光的速度。这个方向称作方解石晶体的光轴。冰洲石的六个表面都是相同的菱形时,两个钝隅的连线便是光轴。
双折射现象的明显例子是方解石。透过方解石的菱面体就可以看到明显重影。
产生双折射现象可作如下解释:自然光射到冰洲石上的每一点,都会在冰洲石内产生两种子波:一种是球面波;另一种是以光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面波。根据惠更斯原理,子波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因此,两种子波便有两种波面,即有两种折射光。平行光斜单射到冰洲石的表面上,光轴在入射面内,射到A点的光在冰洲石内产生两个子波面(球面和旋转椭球面);射到B点的光晚到一些,产生的两个子波都小一些;这时射到C点的光刚到达方解石晶体表面。作这些子波的包络面CE和CF,则AE和AF就分别是A点产生的寻常光和非常光。
寻常光和非常光都是线偏振光。冰洲石内光线和光轴构成的平面称作主平面。寻常光的振动(电场强度)垂直于寻常光的主平面;非常光的振动(电场强度)则在非常光的主平面内。
详细信息
解析
光波仅在单射一轴晶体时会分解成常光o与非常光e,而在入射二轴晶体时分解的两种偏振光均为非常光!
寻常光o的折射率对于介质来说是各向同性的,是个折射率球,寻常光遵从折射定律;非寻常光的折射率对于介质来说是各向异性的,通常是折射率椭球,非寻常光)一般不遵从折射定律,即e光折射线也不一定在入射面内。
宝石中出现明显双折射的例子是方解石,透过方解石的菱面体解理块就可看到很明显重影。其他一些在10×放大镜下有明显双折射的宝石有电气石(DR=0.014到0.021)、橄榄石(DR=0.036)、中到高型锆石(高型DR=0.059)、莫桑钻等
相关概念
晶体的光轴
当光在晶体内沿某个特殊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该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光轴是一特殊的方向,凡平行于此方向的直线均为光轴。
1)单轴晶体:只有一个光轴的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红宝石、冰等;
2)双轴晶体:有两个光轴的晶体,如云母、结晶硫、蓝宝石、橄榄石等。
主平面
主平面:晶体中光的传播方向与晶体光轴构成的平面。
o光振动垂直主平面,e光振动在主平面内。
主截面
主截面:晶体表面的法线与晶体光轴构成的平面。
当光的入射面为主截面时,o光和e光的主平面都在主截面内,此情形下o光与e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类型
永久双折射
各向异性透明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等的折射率,是其固有的特性,称为永久双折射。
暂时双折射
有些物质(如玻璃、塑料、ep)通常是不发生双折射的,但当它们内部有应力时就会出现双折射现象。还有些不发生双折射的物质(如1-溴-2-硝基苯、钛酸钡),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出现双折射,
这种现象称为暂时双折射或人工双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