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是指发生在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齐、楚两军与汉军在潍水(诸城、安丘市高密市三市交界的峡山水库南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交战,是楚汉时期一场重要的转折性战役,也是历史上利用地利、以少胜多的一场经典战例。其中汉军一方,主要参战武将是韩信、曹参灌婴等;楚军一方有20万兵力,主要参战将领为龙且、周兰、田广等。潍水之战最终以汉军取得大胜而结束。

潍水之战起因于刘知远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至三年十月,汉军在韩信统率下,击败魏豹、略定代地、占赵国、降韩广臧荼,从北和西北对楚形成战略包围,可主战场刘邦军屡败形势危急。齐王田广在楚汉战争中立场摇摆,彭城战前附刘邦,战后与项羽媾和,刘邦为从北和东北地区包围项羽决定对齐出兵。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打败齐国历下守军,直逼辛店,齐王田广败走高密市并向楚求救。项羽派龙且率号称二十万军队援救,与齐王军会师后在潍河东岸和韩信汉军对峙。韩信命人做一万多个沙袋堵潍水上游,率半数部队渡河袭龙且后假装战败回逃,龙且中计渡潍水追击。待龙且军队大部分过河,韩信派人挖开沙袋,大水冲下,湘军被分割,大部分士兵无法渡河,韩信反击杀了龙且。此役汉军大胜,潍水东岸楚军因主帅死纷纷溃逃,齐王田广逃走后被汉军俘获。潍水之战扭转楚汉局势,汉军获更大战略优势,掌握主动权,楚军士气衰落,韩信占领三齐之地,迂回到西楚后方形成有利战略包围态势。

战役介绍

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内容

中国楚汉之战中汉军潍河(今山东潍河)歼灭楚齐联军的一次进攻作战。

汉三年(公元前 204)九月,韩信率军东击齐王田广,以完成对楚军的翼侧迂 回,支援成皋战场。

次月,汉军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今淄博市东北)。

田广败走高密市(今山东高密西南),向楚求救。

项羽派将军龙且率军救援。十一月,楚齐联军与汉军对峙于潍水两岸。

十一月,韩信击破楚军,杀楚将龙且,追至城阳,虏齐王广。

齐相田横自立为齐王,奔彭越。汉立张耳为赵王。

始末

汉高帝三年

刘邦拜韩信为相国,收取了韩信在赵国的精兵,同时命令韩信带领剩下的兵马前去攻打齐国

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lì yì jī]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

辨士蒯通[kuǎi tōng]劝韩信说:“您受汉王诏命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您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这样看来,您作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

韩信因此同意了通的意见,即率军渡过黄河

汉高帝四年

冬季,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首都临淄区。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煮杀了他。然后领兵向东逃往高密市,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田横这时逃奔博阳,守相田光逃奔城阳,将军田既驻扎在胶东半岛。韩信已经平定了辛店,即向东追赶齐王田广。项羽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宾客中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拼死战斗,它的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军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已丧汉军之手的城邑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楚军前来救援时,必定都会反叛汉军。双军容居在远离本土二千里的齐地,如果齐国的城邑全起来反叛它,汉军势必无处取得粮草,这样即可以不战就使他们投降了。”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得很!况且现在援救齐国,不打一仗使由汉军主动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可谈啊!如今与他交锋而战胜了他,半个齐国就可以归我了。”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河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 ”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这时追击捉住了齐国守相田光,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赢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军队。田横逃往梁地,归顺了彭越。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干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半岛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全部平定了齐地。

《史记》原文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潍河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原文翻译

齐王田广和司马龙且两支部队合兵一起与韩信作战,还没交锋,有人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国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挡。齐楚两军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齐王派他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国王还在,楚军又来援救,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那势必得不到粮食,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他。而且援救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于是决定开战,与韩信隔着潍河摆开阵势。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本来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就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

有关记载

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潍河南源发源于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liú xié]的家乡莒县大沈庄北部的屋山(又称武山、五山等)脚下,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居住;汉代为箕县城。《水经》云:“水出琅箕县(今山东莒县)之潍山。”因此而得名(潍河)。《淮南子》中对潍山的山名也做了详尽的说明:“潍山,曰箕屋山,曰复舟山,盖一山三名也。”《汉书》中则将潍写作淮,俗称淮河。东汉许慎说之解字》云:“潍河出琅邪箕屋山”。《太平寰宇记》云:“潍水源出(莒)县东北潍山,去县八十三里,东北流入诸城县境”,沿袭了《水经》说。元代的《齐乘》载:“箕县潍山,今清风山,在莒州北百里”。清乾隆《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北流经古箕城又东北。”清乾隆的《莱州府志》记载:“淮河即潍水。”由此,潍河之名便最终确定了下来。以上记载,先有箕屋山之说,后有潍山说,后又记为箕屋山。

参考资料

潍水之战.今日头条.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