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尾草雀

长尾草雀

长尾草雀(学名:Poephila acuticauda),又名巴森雀、锦静鸟、牧师、牧师鸟等,是织雀科草雀属的一种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包括金伯利地区至卡奔塔利亚湾。该物种以干燥的萨瓦纳栖息地为主,能够适应人工饲养。长尾草雀由鸟类学家古尔德(John Gould)于1840年首次描述,是澳大利亚-巴布亚雀科鸟类家族Estrildidae中的一员。

形态特征

长尾草雀与黑喉草雀非常相似,但最明显的区别是长尾草雀的喙为鲜红色。体长约为160毫米,体重范围为雄性13.5-16.2克,雌性11.4-17.6克。头部银灰色,胁、喉、上胸一带有领带状黑斑。雌雄同色,雄鸟嘴峰突起较高。上体灰褐色,尾部为黑色。胸腹部为灰褐色,颊、喉、上胸的羽毛上有一领结状黑斑,所以俗称“牧师”。嘴为红色,脚为红褐色。雌鸟体形较小,可能略显暗淡,尾巴和翅膀也较短。幼鸟有黑色的喙和较短的尾羽。

生活习性

长尾草雀栖息地为森林或稀疏林地带,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围。在中国已开始被笼鸟爱好者重视。这种鸟的鸣声细柔,声音十分好听,加之活泼可爱。既可作观赏鸟,又可作鸣鸟,深受人们喜爱。以其特有的体态、动作、羽色和鸣声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放松。叫声极为动听,在鸣唱之时还能同时起舞,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繁殖

长尾草雀的巢安置在桉树枝的末端、树洞、白蚁丘或废弃的猛禽巢穴。每窝产蛋4-9枚,卵白色,孵化期为15天,可用十姊妹或金山珍珠代为孵育。孵化育雏期间室内温度以20℃为宜。长尾草雀繁殖期时会形成简单的配对关系,雌雄共同育雏。喜欢在树洞或低矮植被中筑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为13-17天。

人工饲养

基本情况与黑喉草雀大致相同,饲养长尾草雀的观赏笼可选用金丝雀笼或黄雀笼等。繁殖笼的大小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笼内要有水罐、食罐各1个,栖杠2根,水浴盘1个,壶状草巢1个。饲料以子、谷子、小米为主,同时要补充骨粉、牡蛎粉和菜叶。繁殖期要增喂鸡蛋小米。也可以由金山珍珠鸟或白腰文鸟代孵和代育。长尾草雀比较胆小,只有提供巢口较小的人工球形巢才能保证繁殖成功。雌鸟在没有成功交配的情形下也会产卵,而且常常将卵产在用作日常栖息的巢中,当然,这样未受精的卵不能诱使雌鸟去孵。选择合适的种鸟进行配对是达成笼养繁育的前提,发情期雄鸟的眼睛虹膜是栗色的,而雌鸟的虹膜为茶褐色,这一点在夜间用手电筒直照笼鸟的眼睛时比较容易观察到。除此之外,惟有根据鸣声来判断,对着另一只鸟点头翘尾地咯呜的是雄鸟,而被动方却不一定是雌鸟,有时可能是一只未成年的雄鸟。在鸟类饲养方面,长尾草雀适应性强,但需要较大的鸟舍,并且在繁殖期间最好单独饲养以避免攻击其他小雀类。

亚种

长尾草雀的种群被分为两个亚种,分别是西部的acuticauda亚种和东部的hecki亚种。它们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开阔林地,尤其是干旱热带草原地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