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曾海若

曾海若

曾海若,陕西安康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他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担任编导。2002年,曾海若加入《东方时空·纪事》栏目,开始拍摄纪录片。2003年,他参与了《电影传奇》的筹备制作。2006年,曾海若担任《电影传奇》的总导演。2007年,他与崔永元共同探索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制作。2009年,曾海若担任20集纪录片《我的祖国》的总导演。2010年,他担任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Ⅱ》的总导演。2011年,曾海若担任《新电影传奇》的总导演,并执导纪录片《我的抗战Ⅱ》。2017年12月,他担任纪录片《李子洲》的监制,2021年,曾海若执导了电影《逃出青春里》。

工作经历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任编导,2002年进入《东方时空·纪事》,开始拍摄纪录片。

2003年参与《电影传奇》的筹备制作,2006年任《电影传奇》总导演,2007年开始,与崔永元一起探索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制作。

2009年任20集纪录片《我的祖国》总导演;2010年,任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Ⅱ》总导演;2011年担任《新电影传奇》总导演、纪录片《我的抗战Ⅱ》总导演;2013年,担任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五星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第三极》总导演。

作为一名优秀新锐影视导演,他以勤敏的学养和精深的创造力,直接指导策划、编导团队,监督每部作品从制作到播出的苛刻品质。

2022年7月11日,执导的纪录片《众神之地》在中国大陆首播。

在电影《逃出青春里》的演职员列表中,曾海若在列。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注:资料来源

编剧作品

注:资料来源

艺术指导作品

注: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纪录过程

纪录片《我的抗战Ⅱ》日前在全国热播,由300位抗战亲历者口述的《我的抗战》一书也同时推出,印发数量已经超过20万册,引发了较大反响。纪录片《我的抗战》总导演曾海若日前在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拍摄背后的故事,以及斩不断的纪录片情结。

大学时学习管理专业,却立志成为电影导演,毕业又阴差阳错地进入电视台,用曾海若自己的话来说,想尽可能做与电影接近的东西,因此而走上纪录片拍摄的道路。不可否认,对电影的热爱,深远地影响着他日后的制作风格“要把纪录片做得像电影一样好看。”曾海若说。

为拍到日出与狼相伴

曾海若至今也并不太明白,当年拍纪录片的人们,为何永远对日出如此感兴趣,为了拍到漂亮的镜头,愿意付出一切。他清楚记得,那年拍敦煌市的日出,凌晨4时多,漆黑一片,没有路,没有光,依然义无反顾地爬上山顶。也记得在草原,为拍到日出与狼相伴。“至少说明对纪录片很热爱”,他这样诠释自己那些岁月里的执著与热情。

200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主持人崔永元筹备《电影传奇》,一两年里,他们四处寻觅长于纪录片制作的人。一天,曾海若的朋友恰好和他提起这事儿,并拿出两个片子,当看至曲终人散,曾海若觉得很对“胃口”,就这样,当时在《东方时空》专门从事纪录片拍摄的他,投身于只看过两集的《电影传奇》,并从此与口述历史题材纪录片结下不解之缘。

到2007年,剧组已经采访过近1500位老演员,作为采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正是在2007年,关于战争的话题,越来越有分量,时间一步一步走向2009年底,“小崔说,明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做一个《我的抗战》吧”,曾海若说。于是,纪录片《我的抗战Ⅱ》开始筹备拍摄。

采访3000多讲述者

3000多位讲述者的素材积淀,选取近400位受访者口述,《我的抗战》(以下简称《抗战1》)诞生了。在曾海若眼中,《抗战1》的诞生水到渠成:《我的长征》纪念长征70周年,《我的祖国》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抗战1》,正是为了纪念这场65年前结束的战争。

老人们并不像一般受访者那样问答,而更像个讲故事的人,讲小时候上私塾,讲长大结婚,讲打仗,讲解放战争,直到改革开放,几千位受访者,何等海量信息,正是基于庞大的素材基础,源自前期海量的采访,才能在纪录片内容中拓展出一条如此惊心动魄的《抗战1》的轨迹。

只做小历史、个人史

“我们强调亲身经历,一般就采访当事人”。在创作前,《抗战1》的基本创作理念被这样定位:不做大历史、抗战整体,只做小历史、个人史。“诚实面对素材和选题,有就讲,没有绝不猜。”

《抗战1》的影响力令人欣慰,接下来近一年,通过补充采访,《我的抗战2》(以下简称《抗战2》)也悄然降临,前作中许多未涉及的重要会战被填补,未充分展开的内容也因加入新素材而更丰富。

滇缅战役,这样一场恢弘、丰富却不为人们熟知的战役,飞虎队、驼峰这些曾让人们热血沸腾的响亮名号,在《抗战2》中,将用10集篇幅来专门讲述。而战争遗留问题如“七三一”、南京大屠杀、慰安妇这些话题,《抗战1》几乎未涉及,“比《抗战1》更丰富、更深入,就是《抗战2》最大的亮点” ,曾海若告诉我们。

《抗战1》中涵盖1931年至1945年的一些重要事件,只是尽可能囊括,全面但挖得不够深。《抗战2》后会有《抗战3》,后面的选题会更深、更深……“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曾海若说。

有的老人等着等着就没了

曾海若记得,制作《抗战1》时,不少接受采访的老人身体都特别不好,很多人因种种原因,并不愿意过多谈论自己过往的经历。大多数受访者一生中,也许就接受过这一次采访,当他们终于觉得可以一吐为快,会非常激动,这时最令人揪心的,就是他们的身体。

更有许多受访者,由于时间不够,联系了却不能马上采访,“等着等着就没了”。曾海若说起这些颇有些伤感,“有许多答应好了的,但生病住进院,就再没出来”。在他拍摄片子的过程中,采访90岁高龄以上的老人太多太多,《抗战1》的很多受访者,片子出来时,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

采访那些老人,就是心与心的对话。“我们的记者天天跟老人家一块儿吃饭、聊天,一起晒太阳,每天送东西,直到足够熟悉,老人们才会把这一辈子最珍贵的事情说出来。很多记者结束采访后,还时常接到老人的电话,让来家吃饺子,甚至有时还给送去。这个感觉真的是完全不同。”

老人家脾气怪,得哄

老人家脾气怪,得哄。那时采访《八百孤军》里的一位老人,老人一辈子挺憋屈,好多事懒得说,“似乎总觉得记者别有所图,要翻旧账。还有一些当年中国国民党部队的老人受访前会特别说明,‘我是国民党部队的,你想好了?’”曾海若说,遇到这种情况,记者们往往需要更加耐心地与老人们沟通,都是中国人,都为国家付出过。正是这样,老人们的疑虑才被一步步打消。

在曾海若的心里,《我的抗战》不是什么抗战编年史,“最重要的是知道以前打一场仗不容易”,他希望后来人能理解,当年这些爷爷、奶奶辈的人是怎样的可爱,他认为这就是尊重历史,“至于是不是能告诉他们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我觉得我们还做不到。”

参考资料

《新电影传奇》发布会 小崔解密周立波助阵.搜狐网.2014-08-15

众神之地.豆瓣.2022-07-11

逃出青春里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2023-05-28

曾海若 Hairuo Zeng的全部作品 (12).豆瓣.2024-10-30

广州日报.www.hinews.cn.20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