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在发展阶段上各个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即一个民族在完成自己取得独立的历史任务后,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济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站起来。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简介
从宏观上看,现代民族国家仍是各种资源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单位,在资源有限并且紧缺的世界体系中,全球竞争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个人和团体最大的现实福利单元在相当时期内是仍然是民族国家。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济民族主义主张国家把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当作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一般而言,它对激进的全球化观念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应该为抽象的世界福利而牺牲本国利益;相反,它往往认同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要以牺牲另一个民族国家经济为代价这样的残酷现实。如果经济民族主义偶尔也赞同或直接介入全球化,那是因为它把全球化视为实现本民族国家利益的手段。
出发点
经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民族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相对获益而不是全球的绝对获益,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国际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
经济民族主义最显著地体现在银行业。在法国和英国,政治家们将纳税人的钱投向出现问题的银行,并要求银行更多地对国内发放贷款。然而银行却减少了贷款,冻结了大部分资金转移。监管层面也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瑞士在政策上向国内贷款有所倾斜,而对国外贷款全额计入银行资本折算。
范围
经济民族主义是不分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民族主义是全球化的孪生物。随着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西方媒体上,从美国到欧洲,从拉丁美洲到亚洲,以反外国并购为特征的经济保护主义力量正在不断凝聚,似乎成为反经济全球化的一股逆流。
比如在法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说法“经济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的口头禅。法国和卢森堡已中止了英国安赛乐米塔尔收购法国的阿赛罗钢铁企业,以及法国和西班牙政府阻滞意大利和德国公司的“恶意”收购等。而在号称自由贸易大本营的美国,我们就见到美国国会否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港口公司控制美国六城市港口经营权。至于中海油收购美优尼科公司遭美国政府的粗暴干预,以及美国国务院以国家安全为名对联想集团与美国政府签署的电脑销售合同提出的诸多限制措施,更是令我们记忆深刻。
在中国
在2007年,对于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而言,一个紧迫问题就是中国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中国正在寻求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机制,2006年,人民币已经升值6%,但是这一速度还不足以缓解中国的贸易盈余、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和来自外汇市场的压力。
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风险正在上升之际,增加人民币的弹性显得尤其重要。增加人民币的弹性会使得中原地区的国家银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保持中国的金融和价格稳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强调的,中国必须采取全面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日益增大的资产泡沫以及过热的经济。
在中美关系中,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引起中国竞争更多担忧的焦点。在全球化和各国经济越发紧密融合的时候,一些国家担心外国日益强大的竞争力会通过贸易或者投资给本国经济带来影响,这也助长了一种经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