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伯特·巴克

罗伯特·巴克

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1945年3月24日-)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古生物学家,以其对恐龙现代理论的贡献而闻名,尤其是支持部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理论。他与导师约翰·奥斯特伦姆共同推动了恐龙文艺复兴的研究,1975年4月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巴克专注于生态环境和恐龙行为的研究,并主张恐龙是智慧、迅捷、适应能力强的温血动物。他在1968年发表了首篇论述恐龙温血性的论文,并在1986年出版了开创性的作品《恐龙异说》。巴克是首位揭示异特龙亲龙在巢中照料后代的证据的学者,并且发现了恐龙族群数量变化的证据,支持了尼尔斯·艾崔奇和斯蒂芬·古尔德的间断平衡理论。他曾担任《侏罗纪公园》和PBS电视剧《恐龙!》的顾问,并现任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

人物经历

罗伯特·巴克出生于新泽西州卑尔根县。他将他对于恐龙的兴趣归诸于一篇刊载于1953年9月7日发行之生活杂志上的文章。1963年,毕业于里奇伍德高中。

耶鲁大学,罗伯特·巴克师从约翰·奥斯特伦姆,一位引入恐龙现代观点的先驱研究学者。后来巴克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起初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地球科学、解剖学,并曾于地球科学领域指导后来知名的古生物插画家格雷戈里·保罗。他大多数的野外调查都在怀俄明州完成,特别是在科莫崖,但他也曾为了研究恐龙栖息地而远道前往蒙古和南非

理论

在1986年的作品《恐龙异说》中,罗伯特·巴克提出恐龙是温血动物的理论。他的证据如下:

现今几乎所有直立行走的动物都是温血动物,而恐龙也是直立行走。

热血动物的心脏能够比冷血的动物的心脏更加有效率地输送血液。因此,巨大的腕龙属必定有与温血动物相同效率的心脏,才能够使血液一路向上输送到它的头部。

恐龙,例如:恐爪龙(学名:Deinonychus)的行动可能非常活跃,与温血动物的行动力比较契合。

对居住在高纬度栖息地的恐龙而言,冷血动物的生活型态无法为它们保持体温。

恐龙快速的种化和演化是典型的温血动物特性,而冷血动物无此特征。

掠食类恐龙的掠食者对猎物比数显示出温血动物,而非冷血动物的特色。

鸟类是温血动物,在鸟类演化的某个时间点,必曾发生冷血性生理转变为温血性生理的演化。恐龙自其祖先主龙类演化而来所产生的型态与生理差异,远比恐龙演化为鸟类的差异还要大,比较有可能是这种生理转变的发生时点。

温血动物在演化上较具有成为顶尖掠食者或大型草食动物的优势;如果恐龙是冷血动物,那么应该有某种哺乳纲会出现填补这块生态位;然而化石证据显示这样的生物并不存在。事实上,在白垩纪末期,和直系祖先似哺乳类爬行动物相比,哺乳动物的体型反而越来越小,显示恐龙的生态位优势相当明显。

恐龙生长的速度十分快,证据可以从观察他们骨头的横断面发现。温血动物以相似的比率生长。

写作

罗伯特·巴克以《恐龙异说》一书受到广泛关注。他在1995年出版的小说《猛禽红》中,以一只白垩纪时期的雌性犹他盗龙为主角,描述了其一年的生活,并尽可能地阐述了奔龙类的行为。

宗教信仰

作为一名五旬节派、普世教会基督教牧师,罗伯特·巴克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冲突。他将圣经视为道德和伦理指南,而不是生命史事件的文字记录,并建议非信徒和神创论者阅读奥古斯丁的观点,后者认为创世纪不应该被字面理解。

虚构写照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中,有一位角色罗伯特·伯克博士(Dr. Robert Burke)被设计为影射现实中的罗伯特·巴克。巴克对此表示喜爱,并以幽默的态度接受了这种嘲讽。

其他贡献和出现

罗伯特·巴克首次在1976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视野》节目《热血恐龙》中亮相,并在1989年BBC系列纪录片《失落的世界,消失的生命》的第三集《恐龙》中,由大卫·爱登堡主持,讨论了他关于霸王龙和其他兽脚亚目动物是温血动物的理论。巴克后来将一种蛇颈龙属命名为“大卫·艾登堡龙”。他还多次出现在TLC电视系列节目《古生物世界》中,并在世嘉公司CD版的《侏罗纪公园》游戏中有所贡献。巴克曾是威廉姆斯街原创节目《太空幽灵海岸对海岸》第27集《惊喜》的嘉宾,并在1992年VHS《恐龙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出现。他还在1992年迪士尼频道的《发现杂志》节目中,在怀俄明州的恐龙发掘现场接受了采访。此外,赫布兰德·巴克及其1986年的著作在《侏罗纪公园》原著中被提及。

新发现

巴克揭示了阿洛龙在筑巢地点的第一例父母关怀证据,进一步证实了他关于恐龙行为的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