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文书
吐鲁番市文书是指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古墓葬区以及一些古城、洞窟遗址出土的纸质写本文书。这些文书主要为东晋十六国到元代(4-14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原始资料。
背景介绍
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西汉置戊己校尉,建高昌国、雅尔湖故城诸壁、垒,开置屯田。东晋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于此建高昌郡,历经前秦、后凉、武威郡、北凉,皆为凉州(或沙州)的属郡。444年北魏灭北凉,北凉残部西迁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立阚氏为高昌王。嗣后,张、马、诸氏相继据此称王。唐贞观十四年(640),李世民灭立国一百余年的氏,以其地置西州。9世纪中叶后,为回鹘所据。吐鲁番文书主要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原始资料。
发现与流失
1959年至1975年,在新疆高昌区阿斯塔那和哈拉合平两地,共发掘清理了晋到唐的墓葬四百余座,获得了2700多件文言文文书。这些文书的时间跨度从晋朝泰始九年(273)到唐大历十三年(778),前后历时五百年。然而,早在19世纪末,吐鲁番文书就已经遭受了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盗掘和掠夺。这些被盗取的文书后来逐渐被公布,使得吐鲁番文书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内容分类
吐鲁番文书可分为公私文书、古籍、佛道等教经卷四大类。公文书包括朝廷诏敕、律文、籍帐,各级军政机构的文牒;私文书涵盖世俗及寺观所有的各类疏、契券、遗嘱、辞、启、信牍等;古籍包含儒家经典、史书、诗文、启蒙读物、判集等;宗教类则有佛教经论、道教符箓、醮辞、经文,以及摩尼教、景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文书。
历史记载
吐鲁番文书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文化。私文书中的《衣物疏》有助于了解葬俗和服饰,而古籍中的《毛诗关雎序》残页、晋人写本《三国志》等,则展现了当时的文化传承。高昌国时期的文书反映了中原政制的强大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本地特色。唐朝文书的数量和内容最为丰富,为我们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评价
吐鲁番文书表明了唐代本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儒家经典的传播、法律书籍的流行,以及佛教、道教的经典,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多样性。
文字方面
除了文言文文书,吐鲁番文书还包括其他古代民族的文字,如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等。这些文书为我们研究古代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出版情况
吐鲁番文书经过专家学者的整理,已经以《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形式分装8册公开出版,为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源。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吐鲁番文书(一).搜狐网.2024-10-30
西域的地下博物馆——浩瀚的吐鲁番文书.360个人图书馆.2024-10-30
让文物“活”起来|吐鲁番文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之一.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