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
梅核气,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属于“郁证”范畴。指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不出、咽不下,时发时止,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现代医学称为癔球症、咽异感症、咽喉神经官能症等。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样梗阻感觉,而客观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梅核气易发于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的气郁质人群,以及精神压力大的女性。
史料记载
《古今医鉴·梅核气》记载:“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蓄,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金匮玉函要略方》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病症解释
梅核气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属于“郁证”范畴。患者的咽喉之间好像有一个杨梅核,咽不下也吐不出,时发时止,肝气瘀滞,痰气互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中称“梅核气”为癔球症、咽异感症、咽喉神经官能症等。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样梗阻感觉,而客观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病症特点
病症原因
精神因素
梅核气的发生一般与外界因素关联不大,更多是由于精神因素诱发的,如生气、着急、抑郁、悲痛、多疑等不良情绪因素,以及长期过度紧张、疲劳等,都会引起梅核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很容易导致心情抑郁,特别是女性朋友,更容易有情绪的问题,所以梅核气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并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肝郁脾虚体质
有梅核气的人,很有可能是肝郁脾虚的体质。这类人常常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脾胃不太好,二是时常肝郁气滞证、情绪低落。
脾胃不好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胀嗳气,脘腹作痛,尤其是情绪不佳时会特别明显。肝郁的主要表现为:容易瞻前顾后,焦虑烦躁,唉声叹气,或者情绪过于敏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容易一整天都情绪低落、抱怨连连。
病证诊断
病症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
痰气郁结
证候: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玉函要略方》)加减。方药: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
若肝郁气滞证较甚,可加香附子、郁金、芍药、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柑橘、瓜蒌皮、川贝母;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维生素B5加旋覆花、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
肝郁气滞
证候: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失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北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
肝郁失音
证候: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病,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治则:疏肝解郁行气,畅喉开音。主方:诃子清音汤。方药: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木蝴蝶。苔腻夹痰湿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
心理疗法
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移情易性,常可取得不治自愈之效。在取得患者信赖的情况下,可施行暗示疗法。
饮食疗法
预防调护
参考资料
梅核气,一种被你自己气出来的病.甘肃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24-08-03
有一种生气叫“梅核气”.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4-08-03
总感觉喉咙里有东西?要警惕这些原因.广东省中医药局.2024-08-03
你了解“梅核气”吗?.邯郸市中医院.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