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于2002年在原计算机与数学系和电机工程学与应用物理系的基础上组建。目前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电子工程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及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学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信息安全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应用数学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学院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于2002年在原计算机与数学系和电机工程学与应用物理系的基础上组建。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电子工程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个本科专业。现有校级科研平台“机械电子与过程控制研究中心”1个。有3个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00万元。有17个多媒体教室,1个图书资料室,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基地“数理基础科学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已基本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相对合理、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0多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有博士23人,在读博士13人,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有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优秀青年骨干人选1人,有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校级清江名师2人,清江名师培养对象1人,校级教学明星4人。学院还聘有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内力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校级精品课、11门校级优质课、1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校级资源共享课程,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2011年以来,理学院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5项、省级奖180多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2项,校级创新项目131项,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15%以上。

理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依托师范专业,发展应用专业;依托本科教育基础,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社会经济的需要,服务基层,立足于民族地区,正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基础应用并举、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学研究型的基础性学院。

机构设置

联系人

学院办公室:罗 琼

教学科研科:张春艳 姚雪 刘静漪

学生管理科:汪 涛 向亚雯 郭 峰 谭 迪

学 院 工 会:曾祥华 李强 向亚雯

师资概况

数 学 系

函数论教研室(6人):

蹇小平 王亚华 尹文双 方 壮 连丹青 向会立

应用数学教研室(6人):

吴 勇 向 宇 刘志军 陈以平 魏代俊 时 凌

代数几何教研室(7人):

余世群 夏章生 詹建民 向大晶 谭荣华 沈如林 刘先平

数学教育与高等数学教研室(8人):

向中义 杨万必 龙 鸣 罗 芬 秦宣华 马学玲 李永亮 胡艳霞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9人):

文 军 宋昆仑 汪 涛 向长城 刘 波 梁 芳 唐光耀 陈 竹 杨 仪

物 理 系

普通物理教研室(4人):

胡 诚 翁祝林 刘显明 肖 红 杨建平

近代物理教研室(7人):

满江红 邹 明 高雁军 罗 敏 朱 瑜 胡晓军 蒋冰峰 李兴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6人):

袁作彬 周 震 范 奎 曾德惠 郑 奇 杨晓莉

物理实验室(7人):

胡基权 左安友 张小伟 熊小勇 杨 芹 杨正堂 梁玉祥

新增专业

统计学专业介绍

统计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含在读)10人,具有硕士学位13人。高级职称占50%,硕士及以上学位占81%,教师队伍中6人有境外访学经历,有清江名师1人、青年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人。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地厅级及以上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承担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余篇。

统计学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工业、农业、商业、水利、气象、卫生、信息技术和教育等相关领域从事数据搜集、分析和决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计提供更多的统计方法,学生就业空间宽。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受到扎实的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备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及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有:概率论、统计学、测度论、计算机程序设计、统计软件应用、应用随机过程、应用回归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西方经济学、会计学专业、数学模型、统计预测与决策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师资队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5人(其中博士在读4人),高级职称占52.38%,硕士及以上学位达100%,师资力量较雄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2016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教学设备齐全,现有光电应用实验室1个、光学实验室1个、激光实验室1个、近代物理实验室1个,设备价值300余万元。电路及电子线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及通信原理实验等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共享。良好的实验环境与设备条件,为本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实验与实习平台。该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有: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固体物理、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光电技术、信息光学、光学实验、激光原理实验、光纤技术实验、光电技术实验等。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参考资料